理论教育 瑞昌竹编艺术:了解户户劈篾织笠箩的传统工艺

瑞昌竹编艺术:了解户户劈篾织笠箩的传统工艺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瑞昌的竹编艺人遍布21 个乡镇、场、街道,瑞昌老百姓也喜爱用竹篾制品,特别是广大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找出十件八件的篾器制品。瑞昌竹编工艺虽然主要工序只有三道,即劈篾、造型、编织,但制作流程复杂,工序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取层,有些制品要在2~3 毫米的竹条上取上许多层,可谓薄如蝉翼。其中以斗笠、丝箩、米筛名气最大,被誉为“瑞昌篾器三宝”。

瑞昌竹编艺术:了解户户劈篾织笠箩的传统工艺

瑞昌地处长江南岸,庐山之麓,古属吴头楚尾,有青铜故里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手工技艺发达。1988 年,从瑞昌境内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竹篓、竹箩。据考证,都是春秋时期当地人自己制作的用品,足见瑞昌竹编历史之悠久。

瑞昌的竹编艺人遍布21 个乡镇、场、街道,瑞昌老百姓也喜爱用竹篾制品,特别是广大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找出十件八件的篾器制品。

瑞昌竹编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瑞昌盛产山竹,丰富的竹资源给瑞昌竹编艺人提供了优质的材料。瑞昌竹编工艺虽然主要工序只有三道,即劈篾、造型、编织,但制作流程复杂,工序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取层,有些制品要在2~3 毫米的竹条上取上许多层,可谓薄如蝉翼。因此创作一件竹编精品往往需要耗费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其工艺难以用现代机器代替。

千百年来,瑞昌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丝箩、斗笠选材考究,做工精细;簸箕、米筛式样规范,锁口密实;提篮、竹栲小巧玲珑,精致耐用。其中以斗笠、丝箩、米筛名气最大,被誉为“瑞昌篾器三宝”。(www.daowen.com)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艺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迸发出持久的活力。2008 年,当瑞昌竹编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时,编了半个世纪竹编的田先敏也于同年被列为瑞昌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田先敏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由于一场意外导致右腿落下残疾,年仅15 岁便开始学做篾匠来养家糊口。凭着吃苦好学的劲儿,3 年时间就学成出师。由于技术好,他的竹箩竹筐等器具深得当地人喜爱。后来,田先敏创办了南义竹编工艺厂,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竹编器具需求量不断降低,尤其是1990 年至2002 年的十几年里。受此影响,竹编厂工人由开始的几百人减到十个人,很多篾匠手艺人外出务工,工厂面临倒闭。

转机发生在2002 年于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田先敏把自己的竹编产品放在朋友的展位试一试,没想到竟然签下了一笔订单,从此他的竹编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如今,瑞昌竹编工艺有近百个品种,从传统的米筛、簸箕、斗笠、提篮、床、桌、椅、凳、凉席等日常生活用品,扩展到后来的花篮、花钵、竹鸡、竹鸭、水果盒、礼品盒等生活装饰品,且产品款式新颖、质量上乘,深受各界人士青睐。近年来,田先敏又开发出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小屋等,深受海外市场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