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人际关系思想及其相关的理论、观点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走过漫长的岁月,直到今天,对人际关系的探讨和研究还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热点。
(一)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接触交往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一定的人际关系会表现出一定的人际行为模式,它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影响。一般的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规律是:一方表示的积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积极行为;同样,一方表示的消极行为亦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消极行为。
1.利兰的归纳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兰(M.Leland)运用心理统计的方法,从几千份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归纳出以下八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1)由一方发出的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尊敬、服从等反应。
(2)由一方发出的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等反应。
(3)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协助、热情等反应。
(4)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求援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等反应。
(5)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屈服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等反应。
(6)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等反应。
(7)由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不友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等反应。
(8)由一方发出的激烈、拒绝、夸大、炫耀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不信任、自卑等反应。
这项研究是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总结,说明人际关系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单纯的行为模式是很少发生的,一方的刺激必然会引起另一方的若干反应,人际关系双方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2.莱维特的归纳
莱维特(Levitt)为了探讨人际关系中个体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对正式群体中各个成员的沟通网络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沟通网络模式。
(1)圆形沟通。在这一模式中没有核心,信息传递过程中,群体的各个成员之间处于平等的距离(见图5-1)。它的优点是能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群体中各个成员都能产生满意感,群策群力地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缺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领袖人物或领导者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图5-1 圆形沟通(圆形传递)
(2)轮式沟通。这种沟通模式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见图5-2)。它的优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快,领导者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沟通中成员判断的正确性高;缺点是很难发挥各个成员的积极性,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
图5-2 轮式沟通(轮式传递)
(3)链式沟通。在这个模式中信息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传递(见图5-3)。它的优点是解决问题的速度快,领导者效能显著,正确性高;缺点是成员士气低,成员的反应大多是被动作出的。
图5-3 链式沟通(链式传递)
(4)Y式沟通。在这个沟通网络中先是进行链式传递,然后发生变化(见图5-4)。它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容易抑制个体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图5-4 Y式沟通(Y式传递)
如果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可以考虑采取轮式传递的广泛交往模式;如果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可以考虑采取圆形传递的交往模式。但各种交往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现实生活中应当综合运用,扬长避短。
3.戴维斯的归纳
戴维斯(K.Davis)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发现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着四种交往模式。(www.daowen.com)
(1)单线型。单线型的传递方式是通过一连串的人,把信息传递给最终的接受者,每一个传递的人都进行了沟通(见图5-5)。它的优点是传递速度快,容量大,个体的主观影响明显;缺点是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影响到传递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集中型。集中型的传递方式是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一种藤式的沟通传递(见图5-6)。它的优点是传递的信息量大、渠道宽、速度快、对信息有选择性;缺点是主观色彩浓厚,受个人情感影响很大,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图5-5 单线型
图5-6 集中型
(3)偶然型。偶然型的传递方式是按偶然的机会来传播信息,有些人可能会收不到信息,这与个体的交际面有关系(见图5-7)。它的优点是传递面积广,信息量大;缺点是偶然性大,个体不易掌握,交往的主体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4)流言型。流言型的传递方式是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与他交往的人(见图5-8)。它的优点是传递速度快,面积广;缺点是传递的信息不可靠,易受主体传播者的影响。谣言的产生往往遵循这一模式。
图5-7 偶然型
图5-8 流言型
(二)人际关系的结构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联系,这种联系形成的桥梁就是人际关系的结构。
1.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经过研究发现在人际关系中存在以下特点。
(1)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情境、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从始至终维持良好关系的人仅占少数。
(2)在群体形成初期,外表富于吸引力的成员占有优势;相互熟悉后,这种吸引力将减弱,优势也会被其他人取而代之,取代他们的人往往具有内在素质的吸引力。
(3)在群体形成初期,会形成许多(四个人以上)的小群体;等到大群体稳定后,则以二人小群体的结合居多。
(4)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日益加深,人际结构的变化会越来越复杂。最初的结合群体可以容纳多种特征的人,群体内人的个性呈多样性;最后的结合群体往往排除了多样性而变得单一化。
(5)群体内有少数孤立者,他们既不主动参加其他结合群体,一些结合群体也不会主动联系和容纳他们。
2.人际关系构成的分类
国内学者们将人际关系的构成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型。以共同生活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例如旅游团中游客的人际关系。
(2)劳动型。以共同工作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例如车间中工人的人际关系。
(3)休息型。以共同休息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例如人们在休假期间外出活动时,与同伴形成的人际关系。
(4)学习型。以共同学习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例如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5)活动型。以共同活动的标准来组成人际关系。例如参加比赛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
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结构,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并因此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乃至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