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探索三种不同的状态

心理健康:探索三种不同的状态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心理“健康”的程度,可以将心理健康水平划分为以下三种状态。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换句话说,要怀着严肃的科学精神来审视和评定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决不能仅凭一时或一事的表现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心理健康:探索三种不同的状态

按照心理“健康”的程度,可以将心理健康水平划分为以下三种状态。

(一)正常状态

正常状态即人们常说的“常态”,指个体的心理没有受到较大困扰时的心理状态。此时,个体的心境比较平稳,个体所表现出的常态行为与其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具体表现包括心情常常很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可以完成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等等。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不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即人们常说的“偏态”,指个体的心理处于焦虑、恐惧、压抑、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个体会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进行调节,如果无效,需要他人来加以疏导,帮助个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具体表现包括不具有该年龄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时略显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等等。这种状态下,个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www.daowen.com)

(三)不健康状态

不健康状态即人们常说的“变态”,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精神病性障碍等,需要医疗部门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表现包括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等等。这种状态下,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

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并不是突变的,其间要经历一个链锁的、渐进的发展过程:最健康→健康→较健康→心理缺陷→较轻的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过渡状态。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失衡、行为变化等情况,还可能会与它之前或者之后的其他阶段出现一些重叠,例如,处于不平衡心理状态(偏态)的个体,也可能出现不健康状态(变态)下的“适应失调”等症状。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对于心理健康状态的科学评定,严格依照相关的判别标准是基础,但要注意克服评定过程中的简单化、割裂化、孤立化以及片面化的倾向。换句话说,要怀着严肃的科学精神来审视和评定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决不能仅凭一时或一事的表现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