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思考基于学科特色的班级文化墙建设

思考基于学科特色的班级文化墙建设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学科特色班级文化墙建设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第一,将班级文化墙与学科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朝着教育所期冀的目标发展。

思考基于学科特色的班级文化墙建设

基于学科特色班级文化墙建设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第一,将班级文化墙与学科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增加班级凝聚力。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朝着教育所期冀的目标发展。所以,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中,班主任除了做好舵手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富有特色且喜欢的环境文化。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把班级管理智慧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相结合,使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可持续性发展。

班级在进行学科文化墙布置时,秉承人人参与的原则,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组长竞争上岗,组长通过自荐然后全班评选。因为班级人数有限,选举确定4个组长。确定组长之后,组长和组员是双向选择的,组长可以挑选组员,组员也可以挑选组长,但一组组员满了之后,就必须选择另外的小组。确定小组组成之后,组长根据小组中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自荐进行分工。在每一期设计前,各组组长都会在班会课上展示设计方案,通过投票选择每个学科版面的最佳设计方案。然后,结合大家的共同智慧,各小组分工合作,推陈出新一期又一期的学科文化墙。

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积极互动、团结互助的一面。时而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情况或不服从组长管理的情况出现,但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协调,都能够一一化解,班级凝聚力更强。同时,我欣喜地发现,很多平时学习上并不积极的学生,其实隐藏着真正的设计天赋。另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本就越来越不喜欢和教师沟通交流。通过学科文化墙的设计,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商量和交流。他们在设计选材时,都会去咨询各学科的任课教师,从而得到任课教师的建议和帮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不断提高。

其次,引导学生喜爱所学的学科更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质疑创新的精神,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也在日常锻炼中得以长进。

班级的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比较薄弱,通过让学生设计各学科文化墙之后,他们很明显地对一些平时不感兴趣的学科产生了兴趣。例如,英语是学生的“老大难”学科,学生反映英语词汇量太大、太难背,很难记住,自然而然就失去兴趣和信心。但是,在英语学科文化墙上就有定期积累的常用词汇,并且结合简单应用的句型,有的是以小笑话、小故事、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记忆也随之加强。每一期被替换掉时,学生往往已经把上一期的词汇背出来了。又如,在数学学科文化墙上,一个小组设计了“找错题”。而且,这些错题就是学生平时自己错的,让全班学生进行改错,顿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总之,学科文化墙建设使学生的学科素养逐步得到提高。(www.daowen.com)

第二,将文化墙与学科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改变学习行为,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对于班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好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意味着正确的态度。这些行为指向其实就是学生在设计文化墙时互动学习方面的积极参与,让学生的热情能够延续到平时的学习行为中,从而逐渐端正学习态度,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第三,将文化墙与学科相结合,可产生育德树人的效应,可以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形成健康、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者,这样的班级文化才有内涵、有积淀、有源头活水,而“环境育人”的理念才会落地、扎根。

学生亲自动手展现出的学科文化墙,不仅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他们学习的天地,更是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场所。学生从中体会到责任感、班级的凝聚力、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的人生意义,并且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帮助。这也正是将德育理念真正渗透到了学生心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文化墙的学科特色并不是说仅仅按照学科特点去布置,而不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以及学生的内感需求,更不应该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四年,学生逐渐长大,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地让学生始终感受同一学科的特质文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中寻求各具特点、风采的发展目标和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而发挥学科引领、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