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杰
“请问群里的家长,班级里还有哪些孩子吃了食堂的饭菜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我家孩子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我认为是孩子吃学校食堂的食物中毒了!”
大清早的上班路上,一条危言耸听的微信突兀地出现在班级家长群里。尽管微信群里没有其他家长附和,但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一下,随即一股无名之火冒了出来:“怎么又是你!你为什么不能单独私信询问呢?你这不是先入为主的指责吗?”
这位家长总是喜欢在群里询问各种问题。我曾经善意地提醒过她,这是班级微信通知群,个人问题不要在群里发,如有咨询可以单独私信我。她也说好的,但下次依然如故。我也会隔三岔五地接到她的电话,如果我的手机不在身边,她就会不厌其烦地连续打电话,一直到接通电话为止。而且,每次基本上都是她在倾诉,絮絮叨叨地让人插不上话。
前几天的对话情形还历历在目:
“老师,我儿子最近表现怎么样?你们有没有考试,他考了多少分?”
“唉,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他都不愿意和我说话,问问他,他总是嫌烦……”
“老师,你要多开导开导他,不能让他对我这个态度,对妈妈这个态度是不孝,你要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说的话他不听……”
当时从孩子妈妈急促的话语中感觉她很焦虑,有急于求助的迫切心理。而且从她向教师告孩子状的话语中看出这位家长也有点小孩子脾气,喜欢耍性子。我只能好言相劝,希望能缓解她的紧张情绪。
不容多想,我马不停蹄地赶到教室,第一时间摸排还有没有类似急性肠胃炎的学生,结果让我舒展了一下眉头,我想不能急于回复她,等我理理思路,稳定情绪后再回复。接着,便去班级里询问学生昨天食堂用餐情况。
“老师,昨天中午食堂吃的是我们喜欢的酱油炒饭,他差不多吃了四五个人的饭量。”班长对我说。
“他除了吃了食堂发的橘子,还把我和其他很多同学的橘子也吃了。”
“他还喝了好几大杯凉水。”另外一名学生补充道。(www.daowen.com)
……
听到这些,我心里有数了。然后,马上到办公室询问其他班主任的班级里有没有类似情况,得到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于是,我静下心来,开始编辑微信,并在家长微信群里回复这位家长。
“已于第一时间询问过班级中的学生,暂未发现有其他急性肠胃炎症状的学生,也暂无其他家长反映类似情况,其他班级的学生也暂无类似情况。昨天中午食堂提供的主食是酱油炒饭,荤菜是鸡柳,素菜是清炒黄瓜,水果是橘子,外加酸奶。据学生反映,孩子昨天中午吃完餐盘里的酱油炒饭后,又自行到食堂窗口添加了非常多的酱油炒饭,并且吃了很多橘子,喝了很多凉水。疑似饮食不当,因暴饮暴食所致。盼孩子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学校上课。现回复如上,请家长悉知。”
我在微信群里公开回复了这条信息后,微信群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傍晚,快下班的时候,这位家长单独私信我一条信息。
“老师,对不起。今天我太冲动了,不太理智地在家长群里发了那条信息。我的出发点不是恶意的,就是想了解一下其他孩子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孩子昨晚回到家也没吃晚饭,只是说在学校吃撑了。我也不了解其中原委,孩子生病了又很着急,所以才做了一件傻事。请老师谅解,我家孩子让你费心了,谢谢!”我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恢复状况,又对她劝慰了一番。
学生康复返校后,我找学生谈心。我对他说:“在我的印象中,你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朗的学生,平日里尊敬师长,同学间相处和睦。你妈妈平时也很关心你,对这一点我也很赞同。”谈心的全过程没有一点儿批评的言辞,孩子很开心地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晚上,孩子的妈妈发来态度真诚的微信消息说,非常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开导,对修复他们的母子关系很有帮助。我也很惭愧,微不足道的小事,家长却看得很重。我及时回复她,只有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身心健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以后,我时不时找这个学生谈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的努力下,家长的思想和心态发生变化:由怀疑到理解,再到信任。此后,家长还是会经常打电话给我,不过不再抱怨孩子的缺点,而是经常说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孩子变得很懂事,也乐于与她交流,有时会主动做点儿家务、洗自己的衣服。家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也觉得很欣慰。
没想到,一次突如其来的微信事件让孩子、家长和教师的心理都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也认识到,班主任应该在恰当的事件、恰当的时机做好家校沟通的桥梁,以爱为媒介,敞开心扉,多点儿包容,多点儿善意,相信一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