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篇幅大格局:如何实现有效的起承转合

小篇幅大格局:如何实现有效的起承转合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词篇幅短小、内容饱满、含义隽永,让人惊叹。例如,杜牧的《清明》,虽只有28个字,时间、天气的交代,特定氛围的渲染,情绪的转换,意境的开阔,样样具备。引导学生构思作文时,可以试着将一篇文章分为四个段落,即“起、承、转、合”。接下来的第三段,进入所谓的“转”。要掌握这看似简单但很实用的写作技巧并非易事,只有多多练习“起、承、转、合”的写作方式,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搭建出较完整的文章框架。

小篇幅大格局:如何实现有效的起承转合

诗词篇幅短小、内容饱满、含义隽永,让人惊叹。想要模仿学习,对于初学写作的初中生而言,难度极大,但是精巧的结构非常值得学生借鉴。作文不同于平时的日记,要求首尾呼应、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中心突出。要达成这些目标,诗词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佳作。

例如,杜牧的《清明》,虽只有28个字,时间、天气的交代,特定氛围的渲染,情绪的转换,意境的开阔,样样具备。很多学生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这首诗,而今重新分析诗歌的结构,不得不感慨其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清明是祭祖的传统节日,而这个时节的天气也总是阴雨绵绵,“清明时节雨纷纷”既交代了时间、天气,也为下文的“欲断魂”作了很好的气氛铺垫。当整个空间都笼上一层肃穆的氛围时,连诗人自己都会觉得透不过气吧,于是迫不及待地想找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从最后两句中的“牧童”和“遥指”可以推测出,当时诗人应该是位于荒郊的路上,前不着村、后不见店,处在诗中的境地,更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寂静之感。

不过,杜牧带给自己一丝希望,他相信只要努力往前走,一定可以抵达牧童所说的“杏花村”,那时他就可以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休息之后重新出发。

引导学生构思作文时,可以试着将一篇文章分为四个段落,即“起、承、转、合”。开始时可以先针对题目加以立论或是采用破题法。以这首诗为例,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就将题目“清明”的时间、气候现象描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下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则是“承”接上句,进一步说明清明节人们扫墓或是缅怀先人的心情。由于诗的体裁限制,所以只能以一句来表达,如果这是一篇散文,那么在“承”的段落里,可以将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时节的民风习俗作深入阐述,这便是非常好的承接手法。

接下来的第三段,进入所谓的“转”。“转”可以选择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说明,甚至逆向思维的解读,也可以将整篇文章的气氛由严肃转为轻松。“借问酒家何处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作者在上句中的情感是非常悲伤的,但进入第三句,立马带领读者改变心情和想象的基点,提升作品的可读性。(www.daowen.com)

最后一段,就可以试着综合前三段的重点,进行简单的总结。一般来说,作文的最后一段不宜过长,所谓的“豹尾”,就是要精简易懂。若是议论文,就要将整篇文章最重要的精华,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如果是抒情散文,就可以把最让人感动的心情或词语放在最后一段,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清明》的作者杜牧就做到了这一点,他说“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是却没有继续告诉大家到底有多遥远,而他后来究竟有没有找到杏花村,也未作交代,诗人有意留给后人一些想象的空间。

要掌握这看似简单但很实用的写作技巧并非易事,只有多多练习“起、承、转、合”的写作方式,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搭建出较完整的文章框架

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内容,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倾吐的快感。”通过不断地阅读经典诗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力,拓宽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学生是不是可以慢慢探索出一些对写作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为破解“要我写”到“我要写”的瓶颈难题提供一些帮助。

这不仅仅是一种以读促写,更是在重温经典的过程中诱发写作的动力,也找到一些传统文化价值的现实意义,使之丰富学生的思想,也为学生提供有路可循的写作经验。

总之,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结合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巴班斯曾说:“每一种教法,从本质看,都是辩证的。”因此,教师在常谈作文教改之时,要先思考这种方法能否起到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促进作用,而后通过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欲望,并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