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性化阅读:落实教学生命力的对话过程

个性化阅读:落实教学生命力的对话过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多是以教学生读懂、读通为目的,但事实上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经常鼓励学生把阅读中所感悟到的充满个性的情感和思想体验进行“亮相”对话。当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的有限,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清晰的。唯此,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个性化阅读:落实教学生命力的对话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多是以教学生读懂、读通为目的,但事实上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很多人通常认为自己的阅读、理解是“正读”,他人是误读。这就需要对话、交流与碰撞,以求正本清源,求是别非。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每个读者对不同的文本感受是不一样的。即使对于同一文本,感受也是同中存异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经常鼓励学生把阅读中所感悟到的充满个性的情感和思想体验进行“亮相”对话。这种对话是交流式的而不是传递式、问答式的,既包括师生与文本、师生之间,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体的阅读体验,不轻易否定学生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与看法。对学生在交流中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应该积极表扬、充分爱护,这些火花往往又会点燃学生新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渴望。因为,“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佳作。但是,面对失明挫折沉重的话题,人生阅历的不同,其感悟和认识是有很大差别的。学习这篇课文之后,我提出疑问:你如何看待人生出现重大疾病的挫折?为什么?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只能谈论遇到困难百折不挠、勇敢向上的生命,如生活中的残疾人。而阅读层次高的学生,就可以说出“瓦砾中长出的豆苗、悬崖峭壁上的松柏”等,且由此阐发开去。这样的对话主题既满足不同阅读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使学生在文以载道的体验中悄然成长。当然,课堂上师生想要顺畅地围绕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对话主题必须合宜。我努力精心设疑,启发诱导,让不同知识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深入钻研文本,让不同阅读层面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体验收获。(www.daowen.com)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对文本的解读也应该是多元的。我非常反对用一种思想去打压另一种思想,我常说:“我的观点是……我不代表权威,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真实的看法。”我还经常对学生说:“答案有时是多彩的,如果只有一个答案可能就意味着走进了死胡同。”

当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的有限,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清晰的。因此,要珍视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首先要正确理解课文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力争能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与引导。如果滥用“赏识激励”的一味肯定,珠沙不分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会使学生的个性在飞扬时偏离航向。例如,在《最后一课》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提出“是一个和蔼的人,是一个有民族大义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者,是一个热爱民族语言的人……”如果一味地肯定,就很容易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这时,我结合文章的主题,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既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正向引导、揭示真谛,让矛盾的双方或诸多对立面向着笃真求是的认知不断转化。唯此,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