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和欣赏:一次《孔乙己》的教学实践

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和欣赏:一次《孔乙己》的教学实践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化欣赏指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例如,研读《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什么只是转述别人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的事实,而不是直接叙述描写?让学生自己阅读打印好的时代背景材料,并让学生品味、欣赏这首词。教师只需及时地捕捉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欣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个性化欣赏获得对文本的感悟,体会诗歌的丰富醇美,足矣!

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和欣赏:一次《孔乙己》的教学实践

个性化欣赏指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此,我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发表意见,而不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由提问,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思考,以问题为钥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研读《孔乙己》一文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有人会问孔乙己为何要说“窃书不能算偷”?为什么只是转述别人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的事实,而不是直接叙述描写?为什么鲁迅先生自己会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针对上面问题,学生的讨论激烈异常。这样的场面看似热闹无用,实则真正把师生从课文带向更广的生活空间和书本世界。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理解思辨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

我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主习得,而不全是靠教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一种个人的思维、情感活动。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也走过很多弯路。曾经认为既然是课堂,当然要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精心备课有何用?

我在讲授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宋词时,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考虑到学生薄弱的基础,为了减轻难度,我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词里所透露的悲壮情绪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传授给学生,但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这篇千古绝唱无动于衷,十分漠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还是在于我?在其他教师的善意指点下,我才意识到是自己越俎代庖!在课堂上剥夺了学生表达自己感悟的权利,学生变成一个个旁听者。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可能长期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有感而无处可发,于是他们选择了集体沉默。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第二个班级执教时,我采取了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打印好的时代背景材料,并让学生品味、欣赏这首词。把大多数时间交还给学生,自己负责“穿针引线”,让学生适时自主理解后就个人心得各抒己见。结果,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在学生充满个性、充满人性与灵性的阅读体验中展现出来,有一位女学生甚至自制连环画投在屏幕上深入解读诗人的复杂情感,让课堂达到高潮,让师生收获莫大的愉悦之情。(www.daowen.com)

相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班级之间的不同效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随教师起舞的“小木偶”或毫无技术含量的“应声虫”,教师应该从言语的霸权中淡出,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体验、分析与评价。教师只需及时地捕捉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欣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个性化欣赏获得对文本的感悟,体会诗歌的丰富醇美,足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