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教学差异性资源研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方法与过程

教育教学差异性资源研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方法与过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差异资源,认识到差异教学应该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但是,教师不能全盘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教学差异性资源研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方法与过程

首先,对全组教师进行微课制作的技术培训,以备课组为单位,介绍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微课。例如,地理课的新课导入选取一些适合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做成微课,既扩大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也可以做成微课,让学生观看,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只看一次就懂了,而理解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看,学困生则可以将微课拷贝回去再观看学习。对拓展型课程的微课,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政治备课组的案例分析使用微课,直观性更好,对案例的分析也更生动、全面,更加节省时间。历史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做成的微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和对材料的筛选、编排还是初级水平,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研组教师进一步学习了微课的制作技术,把微课的制作和教材的重难点结合起来,也与学生身边的案例及历史事件相结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微课的种类也要多样化,使微课有利于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微课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微课的制作力求做到结合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微课,为学生营造学习、体验的真实情境。加强小组合作,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例如,政治学科以《我们周边的公共设施》内容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的社区,从熟悉的街道、公交车站,以及自己生活的地方收集图片和文字等有关信息。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对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并做成微课在班级播放宣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参与讨论。每个小组对自己身边的公共设施的关注点也是不同的,有的特别关注机场的公共设施,有的特别关注商场的公共设施,有的特别关注学校的公共设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使政治课堂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当今社会,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例如,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兴趣点不同,有的学生善于摄影,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有的学生善于捕捉信息,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发挥各自特长的平台。

学生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能力上,还体现在家庭资源、兴趣爱好等方面。例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很熟练,对多媒体制作很擅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差异资源,认识到差异教学应该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例如,在地理学科“青藏高原”一节的学习中,可利用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发挥每个学生爱好和特长,将青藏高原地区的各个地理要素分解为“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青藏高原地区的动物特点”“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头”“青藏高原的民族风情”“青藏高原的湖泊”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选课题进行探究学习。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分工明确,如在“青藏高原的湖泊”小组中,有的学生探究青海湖,有的学生探究纳木错湖,有的学生探究羊卓雍湖、色林错湖,做成一个个微课课件,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城市,微课做成了“说说日喀则”“谈谈拉萨”等。选的角度和内容各不相同,每位学生都是探究主角,学生有话可说,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最后由组长把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在班级及年级展示。整个学习过程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www.daowen.com)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富有意义。有的方法在学生看来是最好的,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作为教师,可以是学生的帮手,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境、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差异。但是,教师不能全盘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具有偶发性、灵活性,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想之外。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社会课上,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秋游计划,每个小组的设计各不相同——秋游的地点选择、秋游的时间、秋游的分组、秋游要带的物品、秋游的交通工具及其他方方面面都有差异性。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参与讨论、资料的收集和方案的制作,并把自己秋游的设想做成微课进行展示。能力较强的学生考虑得比较全面,能力较弱的学生考虑得简单些,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得到了尊重,也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例如,历史课中学生佛教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又如,用“我来讲历史故事”把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作用做成微课,并结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强化,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得以体现,改变了过去学生不敢冒犯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对教师敬而畏之的状况。在学习讨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想象的翅膀、创新的意识、个人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找到了“自我感觉”。可见,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就是尊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差异。教师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才能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