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数学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或必须采取分类复式教学。一般而言,只有当新的教学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点或已有的经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时,结合学生的种种差异而实行的分类复式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数学差异教学尚不能全面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要求的教学,能全面深入地体现教育平等,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是理想的教学模式,因面广量大、学情迥异,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但以差异教学的理论衡量还是可有作为的。对教师而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尽力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发展需要,这是本课题研究永无止境的实践追索。
附:
案例1 《证明举例》
初二年级数学进入了几何论证阶段,对基础薄弱及空间智力较差的学生是一个难关。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几位学生感官偏好于视觉或动觉型,如果仅依赖于听觉获取信息的课堂教学,对这类学生是不利的,所以才会出现任课教师作出“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的共性评价。
依据这些学生固有的感官偏好差异,在《证明举例》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搭梯—预习—导学”的学习流程,为这些学生提供了预先学习及课上弥补的机会。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多看、多思考,也能在课前解决疑难问题,课堂上能够有目的地听讲,学生在学习几何证明内容时就不会那么吃力了。
1.拟定差异教学目标
在证明举例上,本节课对于其他学生的教学目标有:1)进一步学习演绎推理和规范表达,进一步获得演绎证明的体验;2)初步掌握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线段相等的技能;3)初步掌握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基本方法;4)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而对于几何认知水平较弱的学生,教学目标为:1)通过课前在教师帮助下完成预习单学习,初步了解演绎证明的思考方法和证明前的分析方法;2)通过课堂上独立完成导学单学习,初步了解演绎证明的过程表达和格式规范;3)初步学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线段相等的技能;4)初步学会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基本方法;5)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www.daowen.com)
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的困难与压力,让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完成课堂核心内容的学习。
2.设计分层学习内容
1)预习单搭建“脚手架”
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并不积极,原因除了自身学习和理解能力偏弱,不能举一反三,较难快速正确理解和分析学习内容之外,课堂的容量、难度及规定时间也限制了学困生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日积月累的压力、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困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鉴于以上种种,根据拟定的差异化目标,为学困生设计了一份印有例题分析方法和证明过程的填空形式的个性化“课堂任务预习单”。这样既为学困生补充了基础知识,弥补学生的准备差异,也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风格。课堂任务预习单不是简单将课堂上的例题先做一遍,而是设计从起点较低的“在题目上做好已知条件的标记”开始,由易到难、逐步递进的四个递进式小问题,以帮助学困生在“脚手架”上找到自己的“落脚点”,然后自己尝试写分析思路,教师批阅。教师在学困生的分析流程里圈出问题及思路中的错误,这些正是学困生能在上课中认真听课的素材和阶梯。
2)导学单“搀扶”学习
设计导学单的目的是让学困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课程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准备差异所进行的差异化处理。引入导学单使学困生更自信地投入学习,专心听教师分析并找出思路错误所在,之后根据分析流程填写导学单中的证明过程,切实把例题学懂弄通,改变课堂上一味抄写,思维跟不上的积弊。课堂上,学困生不再始终低着头抄写,也没有以往发呆、走神的情况。有了导学单学困生也能依据自己的节奏与风格进行学习。例如,曹同学的个性特征偏向人际型,很喜欢与同伴交流,乐于与其他同学分享、合作,但往往因为太爱讲话被教师批评或请出教室。而这堂课上他主动积极地举手发言,为自己的小组争分尽力,教师为曹同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发言机会让他表达想法和情感,旨在通过多展示、多鼓励、多表扬,激发曹同学对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能,使学生逐步习得数学学习的思路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