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货币信用属性的理解和保障方法

货币信用属性的理解和保障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货币都具有信用属性,来保证该货币能够为交换的另一方所接受、并愿意持有它,而且还能在将来转让出去,换回自身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了获取货币信用,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均采用借助贵金属金银信用和政府实权信用的方法,以金银和政府债券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国家可随时利用手中的物资平抑物价,对抗国际和国内的投机活动,维护物价稳定,保证货币的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接受,主要取自于它本身的信用

货币信用属性的理解和保障方法

任何货币都具有信用属性,来保证该货币能够为交换的另一方所接受、并愿意持有它,而且还能在将来转让出去,换回自身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没有“信用”保障的货币是无法进入流通领域的。

历史上货币的信用主要来自金银(贵金属的价值)、实权(实力与权力)、抵押(债权)以及物资(各种大宗物资保障)等方面。

1.金银信用

作为贵重金属的代表,金银具有天然的高纯度、稀缺性和开采的高难度,使其自身具有公认的价值信用。金银是贵重金属中可以不通过铸币,仅以自身的重量来充当货币的价值尺度,实现其自身信用的少数金属。黄金和白银具有天然价值信用,可以在不同国度和货币辖区之间自由流通。

金银信用的优点是能够被广泛接受和直接用来贮藏保值。缺点是由于它们的稀缺性而使货币流通数量受到限制,不能随经济规模的扩大而相应扩大货币的发行量,造成通货紧缩,阻碍了经济成长和发展。金银货币另一个缺点是容易受主要生产国和储藏国的控制,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的发行容易受到金银市场供应的操纵。货币发行机构和货币发行国家会因此失去货币发行的自主权力。

2.实权信用

实权信用是货币发行者以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为保证,依靠在该类实力基础上产生的统治权、管辖权和治理权,并依托这些权利,通过强制推行和法律规定等方法而发行货币,由此产生出来的货币信用。

在历史上实权信用往往与贵金属信用结合起来使用。例如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圜钱(圆形方孔或圆形圆孔)、西汉时期的三铢钱,王莽时期的错刀、契刀,唐朝的开元通宝钱等。中国历史上的实权信用主要采用铜作为制钱的材料,辅之以金和银。近现代则采用纸张作为印刷纸币的材质。

实权信用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规模而随时调整货币发行量,促进经济成长;同时也可以保障发行国的货币发行和金融系统的主权。实权信用的缺点是由于权力过大而难以自制,容易不受约束地发行货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历史上,即使使用铜币的时期,统治者也往往会扩大铜矿开采和用降低铜币中铜含量的方法,扩大铜币发行规模,超出经济对货币的正常需要量而引发物价上升,使得货币贬值

3.抵押信用

抵押信用是以金银、政府债权以及其他有价信用作为抵押,而建立的一种适合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货币信用体系。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以及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这两家中央银行均吸纳私人股本,并以私人股份为主体而建立,成为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货币发行银行,发行著名的英镑和美元。

为了获取货币信用,英格兰银行和美联储均采用借助贵金属金银信用和政府实权信用的方法,以金银和政府债券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美联储发行美元以政府公债为抵押,流通中的美联储券(Federal Reserve Note)即美元,代表着政府欠着美联储的债务。所以美元发行是依赖于政府这个公权机构的未来税收收入,以国债作抵押的具体方式而产生的信用。(www.daowen.com)

抵押信用的优点是把金银信用的保值特点和实权信用的主权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地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中央货币机构,能够稳定地发行货币,掌握并控制着货币政策。抵押信用的另一个优点是通过债权、债务关系较易调控发行量,并且货币发行量也受到金银储备量和政府债务的限制。

抵押信用的缺点是一旦货币发行与金银脱钩,就会失去了金银信用保证。美国政府在1971年金融困境中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从而使美元失去了金银贵金属的信用保证。抵押信用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政府滥发债券,挥霍无度地开支,失去了偿还债务的能力,货币也将因此而失去信用。用来做抵押的被抵押品一旦失去了价值,抵押信用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像今日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面临的状况一样。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债台高筑,难以为继,美元和英镑信用将何在?令人十分困惑:是否要搞通货膨胀,甚或开始向另一种信用过渡呢?

4.物资信用

在货币发行者掌握了大量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物资,例如粮食、棉花、棉布、石油、钢材、木材水泥食用油、铜、铝等大宗商品的供应储备和调拨能力,以及用于进一步生产的土地和矿山资源,就产生了货币发行的物资信用。国家可随时利用手中的物资平抑物价,对抗国际和国内的投机活动,维护物价稳定,保证货币的信用。政府可以通过出售物资,回流货币的方法,减少流通货币的数量来降低通货膨胀。反之如果物价下降,通货紧缩,政府就可以增发货币,收购物资,增加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便是此类物资信用的典型代表。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告成立,一直到1955年3月1日发行人民币新币,这期间中国政府就是采用物资作为储备,随着物价的涨落,由政府机构,例如工商局,随时吞吐物资,调节货币流通数量,以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物资信用的优点是货币有直接的物资保证,社会各界容易接受,且符合社会经济规模,满足发展需要,同时可以制衡因实权信用而产生的任意发行货币而引发的大规模通货膨胀的缺陷。

物资信用的缺点是通过政府大规模采购,储备和销售物资容易产生官僚腐败,降低物资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率,弱化或阻碍了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从以上四种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上看,这四种信用之间往往是交叉作用,彼此融合。

5.生态信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们可能期待着一种新的货币信用——生态信用的产生。该信用将融合金银信用、实权信用、抵押信用和物资信用的优点,避开其他信用的缺点。新货币发行机构的“所有权人”,代表政府和商业组织,需要经常保持自身财政(财务)预算平衡和国际间的收支平衡,并且需要对处于不同形态的货币和执行不同职能的货币,进行“精确制导”性的调配,从总量上和结构性数量上同时控制住货币发行量,从而能够建立新的“生态信用”。生态信用还受到自身发行中所拥有的资源的保证与支持,诸如客户资源、渠道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人脉资源等。“生态信用”已经部分地体现在目前欧元的发行过程中,但该信用仍然需要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发展和检验。有关生态信用的详细说明,可参见本书第二十三章的内容。

货币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接受,主要取自于它本身的信用属性。货币自身拥有的价值,以及货币发行人的保证和信用,首先必须能够被社会各方认同和认可,符合货币持有人和受让人的利益。由此而来,货币才有可能在经济交往活动中,为社会各界普遍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