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是事物在运行中,先后发生的,有特定引发联系的一种关联关系。一般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果关系非常复杂,可以是单因单果,也可以是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或者是多因多果,甚至是互为因果。因此,人们很难将因果关系描述成是一种可以被遵循的规律,尽管因果关系往往具有客观性质。
因果原理在这里主要是指:为获得某种资源或达到一种状态或目标,需要哪些条件性资源或者需要做哪些事情,而最终才能获得期望的结果。它告诉人们必须锲而不舍地努力,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若想达到目标,必先具备条件。在此情况下“条件”便成为了阶段性目标。按此种方法制定方案或计划,就能形成完整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以及相应的方略和配套的政策。条件可成为目标,目标可变为条件,二者可以不停地变换前行,最终形成一种因果关系链。这种因果关系链往往体现为,所需要的资源以一定关联方式先后地被拥有了或被产生了,才能使期望者最终达到那种理想中的状态。
《荀子·劝学》中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感到心神安定,就会达到高度智慧,具备圣人般思想感情的境界。以上论述表达了把“目标”蕴藏于日常渐进过程中,蕴藏于积累和集聚正生态资源条件中的这一思想方法。
《论语》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也是讲的目标和条件互相置换的一种因果关系。(www.daowen.com)
老子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诎,大巧若屈,大辩如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3]意思是: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极其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极其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极其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可以做人民的模范。以上老子表述的是另一种更为深刻的把目标蕴藏于条件、目标和条件互相置换、无所为而为的因果原理方法。
目标孕育在条件之中,体现在条件的形成与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父母为养育孩子日夜操劳,盼望孩子早日成人,安家立业。一旦孩子长大了,离家而去时,父母往往顿感失落,此时才恍然领悟,其实养育孩子的辛劳过程就蕴藏着无穷的快乐。人生奋斗拼搏,孜孜不倦地追求,其目标可望而不可及,但由此产生的源源动力,却成为生命之泉、健康之泉和幸福之泉。辛劳付出不图回报,其本身就是回报。
条件为资源,目标亦为资源;原因是资源,结果亦是资源,生物体的行为与其他资源互为因果,融入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