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理:以成吉思汗的战术为例

生态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理:以成吉思汗的战术为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负生态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常态。成吉思汗采用掏心战术,集中精兵猛将攻击敌军的中军,在局部取得主导优势后,迅速扩大战果,金国军队在溃败中互相践踏,其优势资源瞬间转化为负生态资源,因而全军在溃逃过程中被彻底歼灭。有时可以主动出击,促进转化。

生态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原理:以成吉思汗的战术为例

正、负生态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常态。正生态资源会转化为负生态资源,负生态资源也会转化为正生态资源。在生态体或生态环境中的主导方面的资源,会转化为非主导方面的资源,反之亦然;主导资源方面中的主导资源也会转化为非主导资源;局部或部分主导资源的优势会转化为全面或整体的优势,成为全局或整体的主导资源,反之亦然。正负生态资源在相互转化中一般采取渐变方式,通过数量的改变,达到实质的改变;也可以采取突变方式,迅速产生连锁反应,完成短时间内的彻底转化。

一粒种子酝酿着生机,从萌芽、生长、茁壮、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到达开花结果的极盛时期,然后又凋落,枯萎,归于尘土。从无到有,由盈而亏,自然界时时刻刻都孕育着变化,人类社会也如此。

毛泽东1927年带领着起义失败后的革命队伍上了井冈山,借山大王的山寨栖身。二十二年后,他指挥数百万大军席卷全中国,建立了自清政府以来第一个真正统一中国大陆的中央政权,其间经历了万千艰难和险阻。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从局部的负生态资源占主导的状况,转化为局部正生态资源为主导;并且由军事上的正生态资源,转化成政治上的正生态资源;再由局部优势转化为全局的优势。这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扩大和不断提升的过程。纵观历史上的伟大成功者,均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步地发展,最终走向成功。

当然,转化也有瞬间完成的。在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例如我国元朝蒙古国大汗成吉思汗与金国元帅完颜承裕在野狐岭的决战便是如此。当时金国集结军队四十几万人,蒙古军队只有十来万人,金军数倍于蒙古军队。成吉思汗采用掏心战术,集中精兵猛将攻击敌军的中军,在局部取得主导优势后,迅速扩大战果,金国军队在溃败中互相践踏,其优势资源瞬间转化为负生态资源,因而全军在溃逃过程中被彻底歼灭。(www.daowen.com)

资源转化是有条件的,要有耐性,要看机会。有时可以主动出击,促进转化。古今中外此类案例和方法很多。老子讲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1]就是一种方法。他的意思是说:要想收缩它,必须故意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增强它。要想除掉它,必须故意让它兴旺。要想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策略。因此柔会胜刚,弱会胜强。老子讲的这种促进转化的方法,在军事上,在比赛对抗中,以及在商战里,特别是在金融操作和狙击过程中,均屡试不爽。当然,从防范角度,也要对此种方法有所警惕。

正负生态资源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特定的格局和形势。但是,资源总在变化。人们可以使用不同方法促进生态资源的转化,从数量的改变到实质的转变,最终形成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环境,造就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的局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