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与社会交往:分析政府如何决定社会层面并提高道德风气

政府与社会交往:分析政府如何决定社会层面并提高道德风气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在受制于经济层面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层面。政府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在满足人们各种精神需要的活动中,却能发挥直接的,而往往又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是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充当社会的理智。所以,政府应该参与、规范和干预人们在社会层面上的活动。只要政府方法正确,认真对待,坚持不懈地努力,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将会明显改进。社会也将变得更加文明、安全与稳定。

政府与社会交往:分析政府如何决定社会层面并提高道德风气

社会”在这里是指人类生态体的社会层面。其对象包括各种社会团体、宗教组织以及居民个人、群体及其整体;其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之外的其他社会需求和活动。古人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1]人们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和出行需要之后,会更多地关注人际之间的交往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发展需要、获取承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民众在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就会更多地追求此类需要。社会层面主要是指用来满足此类需要的社会活动及其主体与对象。

社会(层面)受制于经济(层面)和政府,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与政府。政府在受制于经济层面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层面。这里,我们把人民(民众)从事的经济活动与从事的社会活动按不同层面区隔开来。应该注意,如果不加区隔,把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合二为一时,则应该是社会民众决定政府。这是不同的概念划分,所得出的命题也有所不同。

政府不参与物质财富的创造,不能在其中发挥直接作用,所以政府要尽可能地少干预经济活动。对经济,政府要“无所为而为”。政府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在满足人们各种精神需要的活动中,却能发挥直接的,而往往又是主导性的作用。因此,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

人具有追求享乐的天性,如果纵情随欲,社会便会糜烂、腐败与堕落。此时社会需要“理智”的干预。政府是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充当社会的理智。管子曰:“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意思是:上位的人践行规矩和法度,民众则和睦,社会稳固;政府弘扬礼义廉耻,国家则政令通行,井然有序。所以,政府应该参与、规范和干预人们在社会层面上的活动。

当前的中国,多数国人没有信仰,缺乏道德意识,交往中没有伦理规范,行为粗鄙,趣味低下,以奢华为荣,到处炫富,亟须政府去发挥正面影响力,强力改变这种落后局面。

生态社会中,除了沿用法制外,政府主要应该按“道、德、伦、序”,这四个原理来治理社会,发挥其对社会决定性的影响力。具体而言就是:循道,立德,明伦,有序。

1.循道

“道”系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它是一个统称,与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有类似之处,也有所不同。道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无所不在,浑然天成。老子把道看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的神秘力量。老子把“道”视为宇宙的本原、本体、法则、规律、境界和终极真理。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宇宙的本原和终极真理等这些难以考证的假设,把道从无属性与差别,无法认知,近于神的范畴,回归到有一定属性差别,可以被认知的范畴,则“道”就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了。事实上,“道”是蕴涵于万物之中,规范万物的法则与规律。具体而言,我们讲的“道”,就是生态体的八个法则、生物体的五个法则、生态体运行三大规律,以及其他人类社会已经发现或将要发现的规律、法则。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包括一些原理与方法,例如生态资源正负二分法,也是对这些法则、规律的有益补充。生态体法则和规律既适用于地球自然生态体,也适用于社会生态体和人体生态体,还适用于更小的微生物和细胞生态体。循道,就是遵循这些通用的法则和规律。

几千年前,当人们无法发现或了解自然界法则和规律,但又对此有深刻感受时,便用“上帝”“神”“上天”等,来称呼这种生成万物而又控制万物运行的神秘力量。历史文化因俗相袭。至今美国总统还常常用:“上帝保佑我们!上帝保护美国人民!”的宗教祷告词来结束他们的演讲。这不是迷信。它说明政府施政应该遵循“上帝”的旨意,即遵循客观规律来行为。“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历史反复证明,顺道而为便能成功。因此,我们把依据客观规律这一执政原理称为“循道”。

2.立德

德是人们顺应自然法则和规律,承担社会角色与分工,履行其责任要求时,所应具有的正确意识与行为方式。德是道的具体体现,故称道德。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因社会角色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状况不同,道德的含义也会发生变化。即使在中国古代,道德也会因角色变化而不尽相同。儒家以“温、良、恭、俭、让”为修身五德;兵家以“智、信、仁、勇、严”为将之五德。男女各以八德为做人的标准。男子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女子八德是:孝、顺、和、睦、慈、良、贞、静。现代社会更是这样,作为社会人有社会道德,作为职业人职业道德,作为家庭成员有家庭道德,作为组织成员有组织道德。即使作为老年人,过上退休生活,也须认清其人生角色的转换,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修养出“老年道德”,才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得以颐养天年。所以说,“立德”就是要在人类社会的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依据客观规律,根据社会角色的责任和特征,为充当该角色的人而确定的正确角色意识和正确行为方式以及行为规范。

道德既是一种对社会角色的责任和行为方式的要求,也是一种对所承担的角色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督促。道德需要实践,需要身体力行地遵守,要见贤思齐,要经常地提醒,纠正,改进,并日臻完善。每个人特点不一样,践行道德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均按一种模式行动,或者一劳永逸地被塑造成为一种道德典范。所以人们需要不断地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在人生道路上自我把持和自我完善

了解道德的内涵以及立德与守德的方式与特点后,政府就可以有所为了。政府应敦促建立各种职业道德,例如医生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等,把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资格认定和基本素质考核的一个主要部分,反复宣传、培训、检查与纠正。政府应该根据公民日常角色转换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道德标准。无论他(她)是作为顾客、旅客、游客、行人、观众、病人、学生、居民,还是作为家庭成员,均应遵守具体的道德标准及相应的行为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出公民正确的意识和行为方式。道德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和人员,经常地灌输,反复地抓,才能见成效。只要政府方法正确,认真对待,坚持不懈地努力,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将会明显改进。社会也将变得更加文明、安全与稳定。

3.明伦(www.daowen.com)

伦又被称作伦理或伦常,主要是指处理社会角色之间关系时,应遵守的准则、方法和道理。例如中国社会的“五伦”,讲的就是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中,不同角色成员之间,如何处理彼此关系的准则。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明伦就是要明确社会与家庭角色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但具体实施,还需要掌握许多方法,明白其中道理。例如“夫妻有别”,至少有三方面含义:首先是男女之别,两情相悦,情投意合,生儿育女,天伦之乐;其次是分工之别,构筑家庭,各尽其责,分工合作,生活安康;再次是伴侣之别,互谅互让,理解支持,互助互利,和谐幸福。明伦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减少冲突,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这是法律所无法企及的领域。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吵架,导致离婚的实例很多。如果离婚再经法庭判决,其过程更为痛苦。政府应该与各种社会组织合作,通过教育、宣传、辅导、培训、调解和处理等方式,帮助社会角色成员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角色关系较为复杂,既包括社会成员中纵向与横向关系,也包括社会系统流程中每一环节中不同角色间的关系,以及先后关系等。伦理与道德在应用领域中有一定区别。伦理侧重社会角色间的关系准则,道德侧重社会角色中的行为准则。但二者往往又彼此交叉。因为社会是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很难截然分开。立德和明伦是政府治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中,“礼义廉耻”被称为国家的“四维”,属于道德范畴。如四维不张,国家就会灭亡。而“忠孝仁爱”则属于伦理范畴,乃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基础。

4.有序

序主要是指秩序、程序、流程、规矩、规则、规范、礼仪、礼节以及措施等,是执行中的具体办法、规定和方式。在“机理论”中,道处于机体、机能和机制三个层次中的“机体”层次上。它也是一种信仰体系。“道”是生态体组合,构成和运行的法则与规律。道德和伦理均是导向性的行为关系准则,处于“机能”这个层次上。而“序”则是在“机制”层次上,侧重于运行与实际操作。有序就是要发挥伦理道德的导向作用,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有条不紊地运行,实现社会和谐与正义。例如:道德是社会角色中的行为标准,要在医生中树立医德,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在学生中实施德育;伦理是社会角色间关系的准则,要在医生与病人间,医生与医院间,医生与药厂间,明确彼此的职业伦理。在这些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原则指导下,政府或单位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流程、规矩、规则、规范以及礼仪、礼节和措施等,将这些道德和伦理逐步实现,真正提高道德水准,改善各方之间的关系。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有序”作为“机制”功能,是一种动态运行方式,使得人们的行为能够接近于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社会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是一个复杂体系,不同角色的道德和角色之间的伦理不尽相同。例如具体到个人,每天也需要在不同角色中转换。上班开车是司机,乘车是乘客,在单位是职业人,回家是父亲或母亲,周末是游客或是学生等等。实践中,为了便于角色转换时能够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人们逐渐培养出较为抽象的道德意识,可以适应多重角色行为。这些道德意识进而在整体上,会形成更为稳定的“价值观念”。社会在运行时,通过“价值观念”作为导向,帮助角色中具有活性的“生物体”,即每个具体“人”去实际行动,最终达到整个“生态体”,即社会整体的综合平衡。“价值”是一种运行中的平衡机制。这与经济学中的“商品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我们在生态经济学中还要展开说明。

以上我们分别解释了“循道”“立德”“明伦”和“有序”。这四个原理不是并列关系。“循道”统领“立德、明伦和有序”,而“有序”又是“立德”和“明伦”的具体实施。它们的关系如图11-2所示。

图11-2 循道与立德、明伦和有序之间的关系

这四个原理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政府借此可以有所为,实现社会层面的大治。

人类社会的活动应该符合,并满足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职责。人类社会应该明确其在地球生态体中,特别是在在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中的功能角色,通过自身有组织和有秩序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在自然界的功能作用。人类应该尊重并维护自然生态,在可持续发展和生存过程中有效地利用资源。

生态思想实践者主张构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相适合的、依据自然规律而运行的社会;主张在平等竞争和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主张通过激励引导、有序竞争和整体协衡的方式,实现社会的治理与运行。

如果社会新的主流价值观,能够与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执政党的宗旨与信念相一致,将会产生一种自动协调与平衡作用机制,充分保证社会的和谐,保证社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注释】

[1]李山译注.管子.北京:中华书局,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