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居正统地位,这对稳定社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儒家的礼治思想,明确界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角色关系,用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的道德伦理教化民众,克服了严刑峻法的不足。儒家思想与生态体法则中的依存法则、制约法则和秩序法则的精神相仿,也符合角色法则中关于“角色之间关系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协调统一为主,共同维护生态体的平衡秩序”的原则。但是,儒家思想忽略了人和国家不仅作为生态体,也是生物体的特性,忽略了充当角色的生物体仍需要遵循生物体法则行事,忽略了现实社会中与孔、孟同时代的诸侯列国,要进行生存竞争,要去开疆辟土和增殖子民,要在优胜劣汰的斗争中以求存活的客观需要。这是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和秦朝不受重视,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在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情况下,又被学子们抛弃的主要原因。
商鞅变法一方面剥夺了旧贵族特权,以法治国,设立县、乡、邑体制,树立了秦王的权威和新的秩序;同时,又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奖励军功,按军爵位受封土地;鼓励农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变法激发了民众生产和从军的积极性,为秦国的强盛和统一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和体制上的基础。(www.daowen.com)
到了近代,西方社会的物竞天择思想经过翻译介绍到中国,同时还引进了社会竞争机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影响。目前中国社会应该设计出更多的机制,让角色中的生物体展开充分的竞争,按生物体的需要法则、活性法则和适应法则,去鼓励人们追求功利,给人们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让民众在从事私人功利活动中,高效达成其所承担的角色作用,完成社会发展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