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创新投入资金缺口大,需要民间资本参与。20多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扩大。1995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为348亿元,201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万亿元,达10298.4亿元。2017年全国共投入R&D经费比2016年增长17%。科技投入强度步步攀升,1994年到1999年我国科技投入强度在0.5%~0.8%徘徊。从2000年后,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增长较快,从2000年的0.9%增长到2013年的2.08%,首次突破2个百分点。相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科技投入强度仍较小。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只有英国的科技投入强度没有超过2%,其他所有国家都在2%以上,日本、瑞典、丹麦、芬兰、韩国科技投入强度都达到3%以上,芬兰和韩国的科技投入强度还是我国的两倍。尽管我国这几年科技投入突飞猛进,但是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还很弱。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2013年我国GDP为56.9万亿元,R&D经费投入为1.18万亿元,按照科技投入强度达到2.5%的标准,2017年缺口就达到2700亿元。从财政投入占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来看,处于下降态势。而企业的资金占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从60%上升到74.6%。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趋势已经成为“相对固态”,政府将有限财力开始集中在基础研究阶段。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占政府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7%上升到2017年的38.6%。我国政府资金目前很大程度上作为引导基金或资助用于支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今后政府资金主要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而对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由企业完成。在GDP基数越来越大,企业潜力挖尽的情况下,未来R&D投入强度大幅提升的空间很小,科研投入更要靠企业和民间资本,而不是政府。
(2)巨额民间资本急需投资出路,民间投融资市场急待疏导规范。民间资本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个谜。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49万亿元。加上手持现金、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以及金融机构各种理财产品等,家庭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总规模估计超过60万亿元。另外,还有众多的民营企业所持资金及参股资金没法统计。迅速增长的民间资本,狭窄的投资渠道,竞争不够公平的投资环境,监管的缺失,民间资本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炒热了棉花、糖、姜、绿豆等农副产品,炒高了房价,炒焦了煤矿。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传统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股市不景气,在金价普跌的情况下,全球大的金融机构远离金市,“中国大妈”却奇迹般地掀起了抢购黄金的热潮。2017年又将核桃从千元炒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价格。同时,民间借贷市场资金断裂问题频出,跑路的民企经营者也多深陷高利率借贷风波。从居民储蓄增长率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呈下降趋势,2016年、2017年降到了个位数,增速分别只有8.7%、8.4%,低于同期存款增长率,更低于前些年同比增长速度,是三年前增速的一半,是2008年增速的1/3。这些数据说明了民间资本在金融危机后投资受挫,发展受到影响。投资传统的制造业、传统的投资路径、急功近利的投机模式、盲目地进入市场,民间资本投资的这些特点已经不能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迫切需要政府搭建良性的投融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将民间资本转化为创业资本、实体资本,将民间金融转化为科技金融。
(3)科技创新需要民间资本注入活力和效率。民间投资效率高于国有投资。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2016年增长了7.1%,其中主营活动利润降0.3%;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1%,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增长1%;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4.8%,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增长3.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和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率都高于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而银行的资金、资本市场的资金人才、税收优惠等基本上却偏好于支持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靠自身求发展的内驱力实现高效的生产力。从科技数据看,2017年大型、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分别为59.3%、21.8%、18.9%,大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是小型工业企业的三倍多。2017年,大、中、小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占比分别为38.7%、25.4%、35.9%;大、中、小型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占比分别为49.6%、23.2%、27.2%。大型工业企业用60%的科研经费,申请了38.7%的专利,拥有了49.6%的有效专利。而中小型企业却用40%的科研经费申请了超过60%的专利,拥有了超过50%的有效专利。这些拥有知识产权和开发新产品的中小工业企业,主要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它们的科研投入低于大型工业企业,却创造了高于大型工业企业的科研成果,说明尽管民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遭遇科技人才匮乏、创新资金不足、各种歧视等制约因素,但是仍较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效率、更强的创新能力。1999年我国在国内外共授权专利为45064件,到2017年专利申请授权数达到了960513件,增长了20多倍。(www.daowen.com)
我国科研成果丰硕,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严重偏低。据科技部估计,我国每年取得的国家级3万余项科技成果中,只有约20%的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其中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教育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目前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除了重科研、轻应用的传统观念及信息不对称外,主要是缺乏资金支持。因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量远超过科研阶段。国内外经验表明,科研阶段、成果转化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大约在1∶10∶100,我国在科研阶段的投入已经有了很快的提升,然而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投入仍然严重不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科研成果与产业链进行整合与集成,需要从产业链上下游、从原料到配套服务、从资金到人才等方面进行高度集成。大型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无数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配套生产,需要产业链整体发展,仅凭大型科技型企业自我研发、自我转化和产业化,难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因此必须引入民间资本,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完成这一使命。
(4)科技创新战略实施需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低廉的劳动力以及粗放的资源能源驱动,应尽快从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国家实施创新战略,没有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则很难实现。从民间资本投资看,浙江统计数据显示,民间资本占了60%,且增长速度除2016年外均超过全省投资增长速度。从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看,据全国工商联透露,2017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69家企业的关键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占比达到73.8%;采用产学研结合方式的有291家,占比达到58.2%。2017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达到74家,获得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的有12家。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109家,参与制定的企业有200家。民营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民间资本尽管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理念,仍处于盲目性、投机性和急功近利阶段。民营企业还没进入大规模科技创新阶段,“中国制造”整体水平大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依靠低人工成本和高能耗获取低利润率。科技创新战略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品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因此,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需要破除制约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民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民间资本作为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