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

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初期,后者通常被作为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总之,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和社会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若过于重视机构养老服务,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恐怕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进程,老人数量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今,由于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的赡养负担较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多个社区的试点过程中,由于我国出台的扶植政策执行不到位、非政府性公益组织发展落后,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缺乏动力和信心,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本的价值。

(1)理性定位方向:提升对社会标的关注度。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引入民间资本作为建设主体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借市场机制之力,为国民提供质量过关且可负担的各类社会保障服务;二是凭社会保障服务业的发展平台,依靠社会保障服务经济活动为经济增长助力。前者希冀通过制度运行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目标的实现,是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方面;后者把机制作为重要工具,来达成经济目标,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内容。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初期,后者通常被作为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在当时,为了顺利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企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是一种被动行为。这种仅让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服从经济改革需求的非理性行为,使各类社会保障项目的发展出现了结构失衡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社会保障的资金机制发展较快,而提升福利可及性的服务制度发展严重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努力推进养老服务的发展。针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议题,当前理论界和政策界重视其经济手段的作用发挥,提出要以养老服务业叩开“银发经济”的大门,即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进而增加就业岗位和推动经济发展。就创造经济动力源而言,上述观点和做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应该看到,当前学者和政府部门的观点与具体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目标的重点关注,这很可能会削弱国民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养老服务的主要功用和最终目标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也就是说,就制度自身而言,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是上述社会目标的实现。总之,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和社会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应在继续充分发挥其经济推力功用的同时,适当提升对其社会目标的重视程度。(www.daowen.com)

(2)拓展参与领域:从忽视优良传统文化到满足实际精神需求。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结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在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中,民间资本的主要参与领域为居于补充地位的机构养老服务,而不是处于核心位置的居家养老服务和发挥托举作用的社区养老服务。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结构扭曲,与对养老服务的认知误区有很大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孝文化以代际供养关系为理念,主张子女孝养、孝敬、孝顺、孝思、孝丧、孝祭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行为模式,家庭文化注重家庭亲爱行为和氛围的形成。互助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形塑了服务老年人和照料患病者等行为。很多人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的进程是对传统孝文化、家庭文化和互助文化引导下的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挤压的过程,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为机构养老。在现实当中,一些地区孝道式微、邻里关系较为冷漠的状况令人担忧。应该看到,新机制实现对旧机制的完全取代需要以两者具有同样的功用为基本条件。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比,机构养老服务因较为缺乏子女直接关爱服务、家庭亲爱氛围和社区互助服务,精神慰藉性较弱。因此,上述两类机制不应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能够在养老服务系统中实现共存的。在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若过于重视机构养老服务,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恐怕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总之,应有的选择是,在尊重并维系传统孝道、家庭和互助等优良文化,且摒弃“薄养”等糟粕文化的理念指引下,民间资本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等领域积极参与建设,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能够负担得起的公共性较强的基本养老服务,切实满足被服务者的实际精神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