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PPP的历史和现状:详细探讨

PPP的历史和现状:详细探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三年来的宣传推广,PPP模式已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着力点,政策红利持续推出。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民间投资参与PPP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宽。例如,江西省目前落地的103个PPP项目,总投资共计400.8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资为333.9亿元。由此可见,PPP模式是民间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推广运用PPP模式是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要举措。

PPP的历史和现状:详细探讨

PPP模式用三个英文字母表示,被译为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公私合营是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在该模式中,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PPP模式发源于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时代得到最全方位的应用。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路、铁路水利医疗等国家把控部门,英国提倡“民营资本行动”,公共部门(政府)与民营资本(私营企业)供应商会签订长期的服务合同,获得民间资本的管理优势、先进技术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它不仅仅是政府和民间资本的“联姻”,更多的是把公共项目的责任和风险转移至私营企业。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或多方共同合作,实现多赢的融资模式。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政府债务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从李克强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治理方略以及财政部、发改委的具体建议可以看出,我国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出台PPP模式试行文件,从以前简单的建设—移交(BT模式)发展至现在的建设—经营—移交(BOT模式)阶段。在公私合营中,政府和企业分别承担各自风险,并签订一系列委托协议和工程合同,最终各方根据自己的优势在合作中承担比自己单独行动时更小的风险,并获得合理合法的经济效益。

经过三年来的宣传推广,PPP模式已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着力点,政策红利持续推出。目前,中央各部委都已通过单独发文或联合发文的形式向地方政府及社会发布了一系列PPP相关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涵盖鼓励、引导、规范、评估、考核、监督、管理、风险防控、金融支持、配套扶持等多项内容的PPP政策支持体系,民间资本参与PPP的政策法治环境不断完善。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民间投资参与PPP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宽。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民间资本是市场机制的细胞与基因,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期间,我国民间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74.3%。我国正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民间资本活力,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特别是随着我国推广运用PPP模式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健全,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来。例如,江西省目前落地的103个PPP项目,总投资共计400.8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资为333.9亿元。在社会资本中,民营资本为176.1亿元,民营资本占社会资本投资的比例达到52.7%。由此可见,PPP模式是民间资本投资的重要渠道,推广运用PPP模式是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要举措。(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