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线木偶在傩坛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四节详情解析

提线木偶在傩坛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四节详情解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人费解的是,在川北地区这种傩戏、愿戏、阳戏、端公戏班子并不罕见,唯有射箭乡的叫提阳戏。提线木偶主要是担当由上天降临人间的各路神灵,他们在整个祭祀演出过程中,既是顶礼膜拜的对象,也是娱乐民众的玩偶。马童头戴草帽圈,一手持马鞭,一手提着三匹木偶马,背着生活中使用的背篓。新中国建立以后,四川国有木偶戏剧院中,木偶戏的祭祀性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在一些边远乡间,提线木偶仍然承担着这样的祭祀性社会职能。

广元射箭提阳戏

川北地区傩戏资源十分丰富,名称不一,有的叫阳戏有的叫愿戏,也有的叫傩坛戏,等等。四川的大川北地区,从南充、广元以及今天的达州、巴中、遂宁等地,都有这样的民间设坛行傩与戏剧演出合二为一的端公戏班。其中,影响较大、向外界介绍较多的有南充市南部县杜南楼傩坛戏、绵阳市梓潼县阳戏,与昭化相邻的剑阁县、旺苍县,也有性质相同的端公班子。新中国建立以后,端公作为迷信职业者被取缔,端公戏自然也被尘封起来。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的解放,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下,至上而下开展十大《集成》编撰工作。在编写《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工作中,这些尘封已久的民间祭祀戏剧被逐渐发掘出来,介绍出去,引起了相关文化、戏剧学者的关注。影响较大的杜南楼的傩戏班子、梓潼县马鸣乡的愿戏、广元射箭提阳戏等,都是在那时发掘出来、重见天日的傩坛戏班。

射箭提阳戏与南部傩戏、梓潼阳戏的傩仪程序、演出形式有相同之处,比如杜南楼的傩坛戏、梓潼阳戏和射箭提阳戏都是天上32戏,地下32戏,所供奉的神灵也大同小异。其表演形式都是由提线木偶、人戴面具以及人扮演角色共同演出,各司其职。令人费解的是,在川北地区这种傩戏、愿戏、阳戏、端公戏班子并不罕见,唯有射箭乡的叫提阳戏。因为没有观看过演出,缺少实地调查,不能妄加揣测。后来观看了实地演出,才印证了笔者的推测,所谓提阳戏,就是由提线木偶和人一起表演。提线木偶主要是担当由上天降临人间的各路神灵,他们在整个祭祀演出过程中,既是顶礼膜拜的对象,也是娱乐民众的玩偶

广元射箭提阳戏中的偶人

《射箭提阳戏》一书介绍,清乾隆年间,李家嘴农民李在林到他妻子娘家——今广元朝阳区焦家山拜师学艺,带回射箭乡,亦即射箭提阳戏的第一代坛主。从此,提阳戏在当地以家族传承方式世代传习,至李大富为第12代,传承谱系清楚。今坛主李大富为四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虽说射箭提阳戏有天上32戏、地下32戏,但实际上现在已经不能完整地演出全部科仪和剧目,无论是天戏还是地戏,也无论穿戴表演还是演唱伴奏,在两百多年的传承演绎中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个性特色。(www.daowen.com)

提阳戏是一种融请神、祭祀、戏剧表演于一体的民间神事活动。其中戏剧演出与神事活动密切相关。所谓天上32戏,即由法师请来32位神灵(提线木偶) ,这32个神灵降临主家时的演唱的内容便是天戏。32个木偶代表着32位神仙,从天上来到主家,目的是来为主家消灾除难、扶正祛邪的,因此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他们被挂在那里,仍然享受人间供奉的香烟和美食

地上32戏,则是由人扮演角色来表演。提阳戏剧目中的角色全都由男性扮演,有小生、旦、丑、老生,也有戴面具表演的。其中《跑马》是一出很有观赏性的折子戏。三圣骑马下凡来到主家,命马童照看好马匹,马童便牵着马去了。接下来有一套较完整的养马表演程式。马童头戴草帽圈,一手持马鞭,一手提着三匹木偶马,背着生活中使用的背篓。他来到田野割草,把草背回来,将草倒在地上,铡刀铡草、喂马、遛马,给马洗澡,然后赶着马回家。马童由白鼻子丑角饰演,动作敏捷风趣。在川剧及所有的地方戏曲中都是以鞭代马,这是戏曲虚拟性、象征性表演的一个特征,以提线木马代替真马,不但在川剧中,就是在其他地方的傩戏中也没有见过这样的表演,可谓射箭提阳戏的一大特点。

新中国建立以后,四川国有木偶戏剧院中,木偶戏的祭祀性功能已不复存在。但在一些边远乡间,提线木偶仍然承担着这样的祭祀性社会职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国家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这些以祈福纳祥、保境安民为目的的民间祭祀活动,不再被视为迷信活动,也没有将其视为艺术行为,而被各级政府赋予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定位。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