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剧传统坐唱形式:打围鼓与玩友介绍

川剧传统坐唱形式:打围鼓与玩友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打围鼓是川剧一种传统的坐唱形式,一般在院坝或茶馆举行。上了年纪的川剧戏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打围鼓。打围鼓又叫“唱围鼓”,也有称“唱玩友”,在不同的地方叫“摆围鼓”“板凳戏”。一般来说,一个围鼓班子中打围鼓的人员基本固定,唱围鼓的则不然,既可以是长期参与活动的爱好者,也可以是一些专业演员或者其他初学者、爱好者,四川俗称“唱玩友”。

川剧传统坐唱形式:打围鼓与玩友介绍

打围鼓是川剧一种传统的坐唱形式,一般在院坝或茶馆举行。上了年纪的川剧戏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打围鼓。宣统二年(1910)傅崇矩著《成都通览》记载:“板凳戏,唱而不出脚,鼓锣均备,坐以唱说者也,一名围鼓。”

打围鼓

围鼓同时也是业余川剧爱好者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于一些长期活动且具有相当专业演奏水准,并可以承担一些婚丧嫁娶的演奏活动的围鼓组织,俗称“围鼓班子”。打围鼓又叫“唱围鼓”,也有称“唱玩友”,在不同的地方叫“摆围鼓”“板凳戏”。在川北民间,受木偶戏班子搭棚演戏的影响,也叫“坐篷鼓”,都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一般来说,一个围鼓班子中打围鼓的人员基本固定,唱围鼓的则不然,既可以是长期参与活动的爱好者,也可以是一些专业演员或者其他初学者、爱好者,四川俗称“唱玩友”。

所谓玩友,意同京剧的票友,指长期从事业余坐唱且具有一定水准的川剧爱好者。他们通常有固定的群体,定期“会哨”进行演奏演唱,六七人围坐一起自打自唱,不用舞台、化妆服装,自娱自乐。与专业川剧班社的演奏相同,玩友各自坐在座位上,操作板鼓、堂鼓、马锣、钹、唢呐乐器。打围鼓活动中的打板鼓者是总指挥,其他各方乐器按照打板鼓者手势、鼓签、鼓点的指挥共同演奏。这种演奏以执板鼓者为中心,各方操作者共同演奏成套川剧高腔曲牌或一折戏,因而也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技巧。

已故川剧名家蓝光临先生,曾详细介绍过20世纪30年代其祖父出资在四川省广安县井溪乡老家创办的围鼓班子,称之为“一堂玩友”:

司鼓:蓝光玉(兼学须生)

大锣:蓝仲泉(兼学二花脸)

大钵:吴铭中(兼学老旦)

堂鼓:胡岑山(兼学大面)

马锣:游长功(兼学小丑、摇旦)

吹哥:陈老严 李老幺(兼学正生)(www.daowen.com)

旦行:曾佳瑞(兼学花旦唱二戏)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自打自唱的围鼓班子,也需要生旦净末丑五行齐全。为了创办这个玩友班子,专门聘请了一位人称魏老板的教师。这位魏老板来自当地的木偶戏班。当年四川的木偶、皮影戏班主要是唱川剧剧目,多种声腔兼具。戏班的乐师一人兼数职,这位先生更是吹打扯唱讲、生旦净末丑门门俱全,堪称多功能艺术家。教习玩友的主要课程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节课学打锣鼓曲子《一封书》。其音韵舒徐缓和,从容雅致。这开场锣鼓是由雅乐始入戏文的。

第二节课练习“三吹三打”。唢呐吹曲、二鼓镇韵、大锣助兴。这是开戏前,招引观众的常用牌子。

第三节课为“打鼍”,亦名“打砣”。俗语:打砣打砣,加花锣钵。堂鼓发眼,群敲马锣。花花锣鼓,精心组合。喜庆热闹,故擂打砣!

这打砣锣鼓是专亮堂鼓、锣钵熟练技能的展示。只晓得皮毛的人,根本不敢去演奏打砣。

由此可见川剧玩友锣鼓的排场和讲究,其中介绍了堂鼓、唢呐、二鼓、大锣的功能,“三吹三打”是为了招徕观众,打鼉十分热闹,专门展示堂鼓、锣钹的技艺,有相当专业程度的玩友才能打鼉。他们活动场地在当地的禹王宫。在长达几年的教学传艺过程中,魏老板时而还要回家乡去操办红白喜事,可见当时民间举办丧事也是要打围鼓的。经他传授演唱的剧目有高腔戏《渡蓝关》《惊艳摘梅》《比干挖心》等,皮黄剧目有《打宗》《马房》《斩黄袍》《南阳关》等,还有《长生殿》《絮阁藏梅》《游园惊变》《马嵬坡》《哭太真》和《明皇惊梦》等唐玄宗杨玉环系列对子戏。由此可以看到,旧时四川最底层乡间川剧围鼓班子人员基本构成情况,他们学习的内容以及活动方式、演奏场所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专业艺术水准。

除了遍布城乡、校园、军营及各行各业的围鼓班子外,还有一些知名的玩友班子,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自流井的黄氏弟兄的玩友班子,他们不仅是自娱自乐,同时也精研川剧锣鼓曲牌,创新锣鼓曲牌,为川剧高腔锣鼓套打创造了许多精妙动听、适宜演员演唱的曲牌。由于众多川剧班社和玩友的共同精研实践,推动了川剧高腔“帮打唱”音乐形式的发展,形成了业界公认的川剧资阳河艺术特色。

围鼓班子对于川剧的普及和人才培养功不可没。如重庆市川剧院鼓师黄一良,就是出自黄氏弟兄家族。除了器乐操作以外,川剧不少以唱功著名的演员如天籁等,都是以玩友身份下海,然后粉墨登场,成为一代名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