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定情信物的民俗意义及其在川剧中的表现

定情信物的民俗意义及其在川剧中的表现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男女互生好感、彼此倾慕、私许终身,往往会将贴身或心爱之物赠予对方,以作定情信物。当然,也有父母订亲后,一方家中发生变故而另一方毁亲,但青年男女彼此意愿坚定而互赠信物的情况。围绕定情信物展开的剧情,演绎悲欢离合的爱情戏在川剧中十分常见。在传统的习俗中,信物不但可以作为民间定情凭证,也可以作为官方断案罪证。由此可见,婚前赠送信物是民间通常存在的一种不合律法但合情理的婚约习俗。

定情信物的民俗意义及其在川剧中的表现

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规范,但“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却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题材。男女互生好感、彼此倾慕、私许终身,往往会将贴身或心爱之物赠予对方,以作定情信物。当然,也有父母订亲后,一方家中发生变故而另一方毁亲,但青年男女彼此意愿坚定而互赠信物的情况。古时定情信物的作用有二:一是作为分别后思念对方的情感寄托;二是男女真心彼此倾慕对方的凭证。

围绕定情信物展开的剧情,演绎悲欢离合的爱情戏在川剧中十分常见。定情信物种类繁多,大多是男女的贴身或心爱物品,如金钗、玉佩、手帕、绣鞋乃至书信之类。故事背景一般为男女双方一方为殷实富足人家,一方为贫穷人家。如川剧《青梅配》,水晶县连年荒旱,书生张介受一家生活陷入困境,久病的老父想喝肉汤,其母捡来干枯的鸡骨头为之熬汤。邻居王家的丫鬟青梅久慕书生人品,见此情形,把母亲的遗物一支金钗赠予张生,帮助张父调治病情,暂度荒年。青梅直言:“母亲曾说,金钗在哪里,终身就在哪里。”赠钗既是解张家之困,又是暗许终身。而张介受亦明白其中道理:“青梅姐,心太贤,赠钗怜悯我家寒。不嫌学生家贫淡,暗许终身订百年。倘若学生有发展,决不辜负女钗环。”又如《玉簪记》中潘必正将家传白玉鸳鸯扇坠赠与陈妙常,以订百年之好;《幽闺记》中蒋世隆和王瑞兰凭借一支金钗定情,“钗在哪里,终身就在哪里”,以此表明心意;《翠香记》中何凤鸾也曾赠金钗给穷秀才邱山私定终身。由此他们都赢得了自己的美满婚姻。足见私下赠送的信物之于婚姻的因果关系

在传统的习俗中,信物不但可以作为民间定情凭证,也可以作为官方断案罪证。川剧《梅女》中,盗贼夜晚到小姐梅女绣楼行窃,盗得小姐金钗一支,被捉送衙门。因盗贼送了钱财,县令竟然将盗窃案断为通奸案,理由是盗贼说金钗为小姐所赠之定情物。也有根据信物顺应民意来判案的好官,如《鸳鸯谱》中的乔太守。书生孙润与小姐徐慧娘、裴政与文姑在庙会上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碍于封建礼教,彼此只好托付手帕和扇子作为信物。一为表明心意,二为告知对方自己姓名,以便日后邀媒提亲。却因慌乱中两对有情人错递信物,惹出一场官司。川剧《胭脂配》中的绣鞋案也同样如此。市井无赖宿介冒充书生鄂秋隼半夜到胭脂女家强取绣鞋作为凭证,以图不轨,然而他又将绣鞋遗失,被奸人毛大拾得,惹出一场离奇惊险的人命官司。(www.daowen.com)

由此可见,婚前赠送信物是民间通常存在的一种不合律法但合情理的婚约习俗。爱情信物不仅是单纯的物件,它们以具体的形式表达了有情人对未来婚姻的期许,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内涵和两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因而也被民间、官方共同视为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婚约凭证,从而成为在男女爱情生活中一种独具风情的民俗事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