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间灯戏与乡村食俗探索:第二节

民间灯戏与乡村食俗探索:第二节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灯戏常演剧目《耍耍夫妻》就是一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生动人物形象,充分展示川北农村年节饮食习俗且具有辛辣讽刺精神的风情喜剧。该剧描述一对懒惰夫妻耍二哥与耍二嫂,二人好吃懒做,家徒四壁,靠四处借债度日。他们分别骗取张老夫妇银两。川北凉粉原为农舍小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比如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餐饮习俗、款待宾客的宴饮礼仪,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中的食物供奉习俗等,在川剧中也有精彩的表演。

川剧是在巴蜀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四川江河水系分布的影响,形成了以河流交通为传播路径的川剧河道艺术。川剧的四条河道(川西坝、资阳河、川北河、下川东)分别流布于川西岷江流域、川中沱江流域、川北嘉陵江流域以及重庆长江流域,由于各地气候物产、生活习俗、行为方式、饮食习俗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内容、风格的剧目,也形成了各条河道川剧艺术风格的差异。清中期到民国中期,川剧以四条河道为载体在盆地广阔地区蔓延发展,在广大的农村、城镇之地聚集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出现了大量表现本土士农工商、老幼妇孺生活、生产状态的新剧目。这些剧目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意蕴和表现形态都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生动直观地体现出一方百姓的日常生活习俗和精神面貌。例如灯戏常演剧目《耍耍夫妻》就是一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生动人物形象,充分展示川北农村年节饮食习俗且具有辛辣讽刺精神的风情喜剧。该剧取材于《四川传统相书选》。1984年参加四川省振兴川剧调演,因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喜剧的表现风格而备受好评。该剧描述一对懒惰夫妻耍二哥与耍二嫂,二人好吃懒做,家徒四壁,靠四处借债度日。年关头上,家中无米下锅,二人分别外出行骗。耍二哥声称二嫂吃凉粉暴病而亡,耍二嫂说二哥吃汤圆被撑死。他们分别骗取张老夫妇银两。骗局被揭穿后,耍二夫妻装死赖账,老夫妻看出破绽,惩罚了好吃懒做、骗人钱财的懒惰夫妻。此剧中首先通过好吃懒做的耍二嫂之口,对川北地区普通的农家年夜饭进行了描述。

耍二嫂:隔壁子杀鸡又炖膀,对门子正在吃香香

我五脏六腑翻大浪,酣口水流了丈多长。

昨夜梦见把口福享,醒来还觉嘴巴香。

酥果果,油汪汪;甜馍馍,赛蜂糖,

肉坨坨含在嘴里油在淌;川北凉粉滋味长。

而此时饥肠辘辘的耍二哥、耍二嫂却只能梦中幻想最常见的美食——凉粉、汤圆,即便是死,也是由凉粉、汤圆撑死的。这的确是穷人在饥饿中的幻想。

耍二哥:(唱)这女人最爱吃凉粉。

耍二嫂:(唱)他吃汤圆数头名。

爷、婆:哦,才爱吃香香。

哥 嫂:昨天二婶把客请,上桌他(她)就忙不赢。

耍二哥:吃大碗还嫌不过瘾。

耍二嫂:丢了品碗换盆盆。

耍二哥:闷倒脑壳搂起整。

耍二嫂:少说吃了四五斤。(www.daowen.com)

爷、婆:真莫“耸食”!

上面两段唱词中出现的川北凉粉、油果子、甜馍馍、甜汤圆都是川北地区乡村中具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尤其是川北凉粉,素来以做工考究、红辣味醇、鲜香爽口、价格低廉著称,是川北地区穷人也吃得起的传统小吃,妇女孩童最为喜爱,是今日川北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小吃产品。川北凉粉原为农舍小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除了通常人家凉粉调料中的辣椒花椒等,他还特别加入了香料、冰糖,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候,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不到一年,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成为四川小吃的一个品牌。值得肯定的是,剧中以乡间小吃凉粉、汤圆为依托,批评讽刺耍二夫妻好吃懒做的不良品行。由于他们贪玩好耍,长期骗吃骗喝,以至于过年之时家中揭不开锅。在他们的期盼中,凉粉、汤圆就是最好的食粮,以至于假装吃凉粉、汤圆而撑死。活脱脱描绘出一对川北乡下懒人形象。

另外一出有名的传统灯戏《请长年》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旧时四川乡间雇佣关系中长工就餐的基本要求。《请长年》是名丑陈全波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龚长年到冲家帮工,与主家冲大娘商谈工价及一日三餐的条件。冲大娘提出给龚一碗饭,龚嫌少拿起被盖欲走,被冲大娘拦住。冲家幺妹出面商议,同意一餐给三碗饭,结果端出来的却是三小茶碗,龚长年觉得被捉弄,又要走,再次被冲拦住。冲大娘为了留住长年,答应换成大碗,并端出来一碗“帽儿头”。龚长年端起碗来大口吃饭,可是端出来的饭又是掺着沙子挖成空心的“大碗饭”。龚长年火冒三丈,用力将锄头挖进冲大娘堂屋地上,扬长而去。戏中龚长年和冲大娘有一段很生动的对话,展现了雇佣关系中的用餐规矩:

冲大娘:我说老龚呀,我家的冲大爷都给你说讲了些啥子规矩呢?

龚长年:我给冲大爷讲好了,一个月三吊钱。剃头呀,穿草鞋呀,初二二十六打牙祭都讲好了。吃饭是两头稀中间干,饭后还有一袋烟。

冲大娘:啥子叫两头稀中间干?

龚长年:中午吃干饭,两头吃稀饭嘛!

从上面唱段可以看出,旧时川北地区的长工在雇主家帮工时所支付的工钱及食宿条件。除了一月三吊钱以外,每天是两稀一干,另外关于抽烟、打牙祭都有详细约定。于是,吝啬的雇主便在干饭的分量质量上进行克扣,给了长工一碗空心“帽儿头”,龚长年由此气急而去。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中的“帽儿头”及“空心”都是通过长工的表演吃饭而看出来的。长工端一只空碗,拿一双筷子,狼吞虎咽,以口转圈吃饭,表示是堆尖一碗饭,米饭中有沙子,咯了牙,他将筷子插入碗中发现中间空心,十分气愤。这一切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的,由此也带了艺术欣赏的独特趣味。

《请长年》

川剧在巴蜀大地的发展传播既离不开广袤农村的滋养,也离不开大中城市的支撑。川剧进入大中城市舞台,不仅为自身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也为市民及文人阶层参与到川剧创作演出的过程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扩大了川剧表现社会生活的题材范围,川剧艺术创作表达的触觉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城市市民及达官贵人的食俗文化自然而然成为川剧剧目中最常见表达内容。比如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餐饮习俗、款待宾客的宴饮礼仪,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中的食物供奉习俗等,在川剧中也有精彩的表演。例如在高腔折子戏《劝夫》中,为我们描绘了旧时封建豪门家族丰盛而奢侈的家宴菜品。《劝夫》为《归正楼》一折,主要描写了纨绔子弟邱元瑞,百无一能,唯嗜赌成性,将祖遗家产输得精光,竟还要妻子苏氏依门卖笑,为他换取赌资。邱归家叫出苏氏,借口商议,实则逼迫为娼。苏氏婉言相劝,希望丈夫回心转意,改邪归正,而邱毫无所动,竟将苏氏关在家中,自己抽身去大街寻觅嫖客。后苏氏被江湖义侠贝戎所救。剧中邱元瑞为襟襟丑应工,开场有大段唱段,叙述自己出身豪门的奢华身世。其中关于家庭食俗的描述可谓雅俗共赏:

邱元瑞:(唱)论穿的,我尽穿绫罗不穿布;论吃的,银耳燕窝来把稀饭煮,吃不完我拿去喂肥猪。请几个御厨来把菜做,样样菜名有名目。头一碗清汤鲜鱼肚,二一碗红烧坛子肉,三一碗熊掌炖豆腐,四一碗清蒸仔鸡不见骨,五一盘醉虾蘸香醋,六一盘咚大一根烧烤猪,七一盘一根鱼翅都有四尺五,八一盘海参都有缸缽粗,九一盘豌豆胡豆红豆绿豆泡豇豆把洗沙(豆沙包子做,第十碗清蒸鸽蛋要里面生外面熟。碗都要用玉石做,饭瓢瓢用的是沉香木。干饭出来香一路,甑子上打得有三道金箍箍。

这段唱词是邱元瑞在炫耀、遥想当年父母在世之时,家道富足、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这里固然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通过他的自吹自夸,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豪门大户奢华无度的家庭宴席。除了食材的讲究如海参、鱼翅、熊掌这些山珍海味之外,其余的坛子肉、鲜鱼肚等虽然都是常见食材,但是在烹饪制作上十分讲究,同时兼顾炒、焖、烤、烧、清蒸等多种菜品的搭配,可谓食不厌精。反映出那一时期天府之国、丰衣足食的四川,在餐饮文化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城市中兴起的富豪权贵的家庭宴饮不再停留于追求果腹、温饱的需求,对于川菜色、香、味、形有了更高的追求。市民阶层对于精致菜肴的追求和喜好,推动了川菜向精致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并形成了不同档次的餐宴食俗规范。邱元瑞的唱词反映出,当时四川流行的菜品不仅是本地的土特产,也包含了其他菜系中的名菜,例如清汤鲜鱼肚是粤菜菜系中一道名菜,清蒸仔鸡是豫菜中的一道名菜,洗沙包是苏式面点中的代表作。由此可见,清代中后期的四川餐饮习俗在“湖广填四川”“五方杂处”生态的影响下,城镇富裕家庭对菜肴、食品的多样化需求。

戏剧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而是对生活的艺术再现。值得肯定的是,在诸多川剧剧目中,对于吃什么、怎么吃在情节展现或者推动人物性格发展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饮食习俗的表达多以人物的唱词或者对话出现,是剧情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巧妙生动地表达了一方土地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耍耍夫妻》一剧中耍二哥与耍二嫂好吃懒做,行骗度日。耍二哥形象主要集中在一个“懒”字上,他吃了就睡,从板凳滚到地上还在打鼾;耍二嫂的形象主要集中于一个“吃”字,她站着吃,坐着吃,夜晚做梦还在吃。“懒”和“吃”成了这对夫妻的基本生活状态。批评好逸恶劳,歌颂勤劳致富,本是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但这个戏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对这一主题独到而形象的艺术表现。灯戏演员从这两个人物形象各自的特点出发,运用传统灯戏特有的“花巴掌”“板凳龙”“浪步”及“碰、闯、顶、踢”等传统表演程式,凸显这一对“活人装死”的懒惰夫妻的荒唐行为。《劝夫》则是一出以襟襟丑当行的折子戏,也是剧中主角邱元瑞的独角唱功戏,以一支川剧高腔曲牌【红衲袄】清唱,半讲半唱的叙事表达极富节奏感和韵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