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演出中,除了邀请和尚道士举行超度法事之外,在戏班内部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梨园神事活动,如安神位、打游台、接灵官、捉寒林、回车马、祭叉、叫叉、游叉等。这些神事活动,有些属于纯粹的祭祀仪式,如请和尚道士摆焰口、诵经、祭寒林之类,有些则是祭祀与表演合二为一,如各种灵官镇台、捉寒林的表演,有些穿插在舞台演出中进行,如端公祭叉,有些则游离于演出之外,如夜晚的游叉、叫叉等,或在台下或在野外,同戏剧演出形成一种互为补充之势,颇有特色。在此举例介绍。
内场供奉 川剧搬目连时,戏班内场要供奉神灵,以保证搬目连顺利进行,各戏班之内场供奉多不一致,但一般具有“见神就请”的泛神化特点。神位的设置也比较简便,一般就是在神案上立一红纸牌位即可。据合川县川剧团老艺人张百厚回忆,他担任掌阴教一职时,请的神很多,中间是玉皇大帝,左边是三教:李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右边是三佛:释迦牟尼、准提、接引,观音牌位在下方。这些红纸的牌位全都贴在一方布上,于三星壁后张挂起来。下设香案,上置一斗,中插香蜡,点菜油长明灯。灯不能灭,每天由阴教负责添油。这些供奉均在后台,并非演出中的一种宗教仪式,而只是戏班的一种信奉。内场供奉不具有表演的特点,纯粹是戏班的一种信奉,同前台进行的演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为搬目连服务的。灵官镇台则是宗教仪式与戏剧表演融为一体的一个演出关目,放五猖、捉寒林虽在前台台下进行,但目的不在艺术观赏,而在于捉拿孤魂野鬼头目,保佑地方平安,用意十分明显。在这些宗教仪式中,非戏剧因素显然居于主导地位。然而,它们又并非完全游离于戏剧演出之外,其仪式过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表演性、猎奇性。因此灵官镇台、捉寒林也就演化为各种不同的表演程序。
灵官镇台表演
灵官镇台 这是川剧搬目连举行的一场融宗教祭祀与戏剧表演于一体的重要仪式。灵官镇台的方式很多,表演也各不相同。原泸州市中区川剧团刘仲华先生提供的演出例证如下:
灵官镇台是十分神圣严肃之事,有一定的法事程序,扮灵官的演员须熏香沐浴、念法语。(1)洗澡净身,念《净身咒》“灵宝天尊安身形,弟子魂魄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2)静坐净心,念《净心咒》“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3)化身三次,念《化身咒》“吾化身化吾身,化作梭罗树一根。一魂藏在天宫里,二魂藏在海中心。邪魔妖怪无藏处,藏在南天九层门”。“三变化身”是镇台前在台上进行的表演,一次为文生,二次变为武生,三次变为净扮。这是一段以变脸又变行当为特点的表演,颇有情趣,请看刘仲华先生提供的剧本:
捧旨官身背谕旨,骑马从上马门(戏曲舞台的上场方位)上。(吹【跑报风入松】)
捧旨官:身背玉帝圣旨,不敢一步停留。
来此已是南天门,土地何在?
土 地:小神在。
捧旨官:玉帝有旨,传王善接旨。
土 地:玉帝有旨,传王善接旨。
王 善:王善叩见天神。
捧旨官:玉帝有旨,王善跪地听宣。
(捧旨官三台北斗星君传玉帝诏)玉帝有旨,命斗口星君王善下界巡查四大部州,查清善恶,巡查结果,赓即回报星君,读旨已毕,请接旨。
王 善:深谢天恩。请天神在此稍歇片刻。
捧旨官:吾有圣命在身不敢久留,两下一请。
王 善:送过天神。(捧旨官下)王善自叹,玉帝有旨,要我巡查四大 部州,查清善恶,我王善自幼读儒书,面善心软又怎能镇服 邪魔……(过场)啊,有了。吾自幼学有变身之法,不如变就 一凶恶大神下界巡查善恶去,正是这个办法。(念《化身咒》)吾化身化吾身,化作棱罗树一根。一魂藏在天宫里,二 魂藏在海中心。邪魔妖怪无处藏,藏在南天九层门。敬请 南斗六垦,北斗七星,太土老君。呀唔! (烟火,二化身变武生、霸儿脸。上)
二化身:(念)吾当一变,金身出现。
土 地:变是变得好,可是变得不够威严,恐怕难镇邪魔,还需再变才是。
二化身:待吾再次变来。(念《化身咒》)化身咒,咒化身,变个凶神恶煞神。执金鞭十八节,魑魅魍魉无处行。呀唔!(烟火过场,王灵官出现)
三化身:变得如何?
土 地:变得不错,变得很好,善男信女来迎金身。(下)
这一段戏交待了灵官的来历,也为即将举行的庄严肃穆的镇台仪式作了一些舞台气氛的调节,庄谐互济,既能达到镇台的目的,也通过灵官的三变化身增添了戏剧性、观赏性,可算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化为金身的灵官在舞台正中坐定之后,阴教便率领众会首登台,手捧三牲九礼、香茶贡果、香烛纸钱叩首朝拜。其程序是:
阴教伏地禀报:
今有四川省××县××乡于××年×月×日×时搬演目连大戏,恐有魑魅魍魉来此作祟,特迎请大圣来我乡镇邪收妖。
(众人献茶、献酒,给大圣安神位、上香)
(阴教做化纸、杀鸡、点血、卜卦等法事,三次卜卦)
众人齐声呼喊:圣卦来临!有请大圣开金口露银牙。
灵官:为保地方清吉,国泰民安,今有四川省××县××乡虔心燕贺法师,高搭花台,旗罗幡伞,迎吾金身镇台大吉。是吾镇台以后,确保此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者重添花岁,少者寿命延长,男增百福,女纳千祥。是吾坐于火宅阳光不照之处,房廊暗阁之中,风赐火烛。若魑魅魍魉不守王法者, (扬鞭吹打)打在九百万极不能超生。若邪魔妖怪去而复返者,吾脱下金光永镇华堂(脱下脸谱) 。
(然后灵官“驾起祥云,回转凌霄宝殿”)
从这一镇台的全过程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三变化身的表演与镇邪除魔的法事是融为一体的,实际上已成为目连戏中的一个演出关目,且颇具神秘色彩和观赏性。但是,其宗教祭祀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放五猖、捉寒林 这是搬目连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各地演目连戏时,关于放五猖、捉寒林的故事可以千差万别,寒林的身份也有所不同,以下为刘仲华先生提供的剧本:(www.daowen.com)
功 曹:咱家功曹是也。闻听××县城隍回报,这里孤魂野鬼猖獗。昨日拿下寒林,为地方除了一害,锁在“醒酒”石柱上,示众四十八天,方为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将寒林押上来。
(二小鬼下,复上)
囚禁寒林
二小鬼:禀轮王,寒林逃跑!
功 曹:这还了得!五猖何在?
五 猖:拜过轮王。
功 曹:命尔等带领鬼卒,捉拿寒林来见本司!
(五猖拿着纸糊的枷和真的铁链,从台上跳下去)
^
(五猖押寒林从台下上台)
五 猖:寒林拿到!
(寒林又累又怕,赤裸上身,肩带纸枷上)
功 曹:有请掌教巫师!
五 猖:有请掌教巫师!
(掌阴教巫师上)
阴 教:参见轮王。
功 曹:现将四方孤魂野鬼总头捉拿。请掌教师收锁起来,以保地 方平安无事。
(阴教上台,挽诀、踩九州,然后将施刀、令牌、净水、供品置桌上,手提雄鸡一只,向寒林喷净水。寒林挣破纸枷,五猖急用铁链锁在寒林脚上。阴教撒米、杀鸡、点血,将鸡毛一
片贴在寒林额上。寒林眼闭作昏迷状,阴教随即将“飞衣”罩在寒林身上,又将红绫捆在寒林头上)
阴 教:诸事已毕。
(寒林被囚禁在台下)
这是川南地区捉寒林的仪式性表演,与川西地区将之定位于袍哥身份不同,川南寒林就是孤魂野鬼之头领,因此不能享受袍哥之礼遇,而是如同四川民间端公逐疫驱邪的仪式一样,通过撒米、杀鸡点血、贴鸡毛的镇邪方式,将灵官镇锁台下。
将各地搬目连时举行的“放猖捉寒”的仪式相比较,可知“放五猖、捉寒林”是各地戏班演绎发挥最自由、最具想象力的一项梨园祭祀表演活动,五猖为传说中的厉鬼,披头散发,青面獠牙,手持铁叉,面目狰狞。他们将寒林捉回剧场之后,由掌阴教的端公(也由演员扮演)将其封禁在舞台之下的木笼之中。当然,这时的寒林已由真人换成稻草纸扎之人。但是,每天仍然要享受香火敬奉,直到搬目连活动结束,以火焚之。
打游台
打游台 这是每天开戏前都要举行的一种梨园神事活动,也有一定的观赏性。一般说来,搬目连时要在戏台前搭起类似今日建筑工人的脚手架,铺上木板,谓之“游台”。每天演出之前,戏班全体人员要持香烛,穿戏装上台鱼贯而行,进行一些程式化的表演,既是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又是为了招徕场镇的观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场镇都搭得起这样的游台,有的戏班就在舞台上表演打游台,有的干脆就取消了。一般也就是从台上到台下,周而复始地转圈,虔诚祈祷神灵保佑。也有的就在台上进行各种变化队形的表演,有迎神送鬼之意。
舞台上表演的打游台更具观赏性,所变队形可繁可简,如川剧龙套二龙出水、编筐筐、剪刀架、一条枪、一品墙等。此时所用的伴奏音乐为唢呐,常用〔吹吹腔〕演唱,唱段亦每天不同,如“道得三皇五帝,功名更高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间兴亡回首。虽是几行青史,白茫茫无数荒丘。前人挣业后人受,说什么龙争虎斗”等。每天打游台还有一个中心人物,也就是当天所演剧目中的主角。如演《西游记》就是孙悟空,如演《封神榜》就是姜子牙,以此类推。这种在目连戏演出中特殊的游台仪式,源自古老的祭祀宗教仪式,却在川剧目连戏中保存了下来。每天打游台,既是一种例行的迎神送鬼的神事活动,又是招徕观众的一种特殊方式,相当于一般川剧演出的闹台锣鼓,只不过兼具宗教宣传和演出宣传双重目的而已。
祭叉、游叉、捞水盆钱 这是搬目连必不可少的祭祀程序。祭叉仪式一般在表演打叉之前举行,目的是以防打叉伤人之事发生。祭叉之人为阴教。当剧情演至目连打破铁围城、救出母亲之时,就要开始游叉。
端公祭叉
游叉之责由戏班演员担任,他们装扮成五猖或武生,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便扛着铁叉到街市上巡游,驱赶从铁围城中逃出来的孤魂野鬼,此时的游叉者具有半神半人的身份。游叉是一项保境安民之公益行动,故而老百姓也要有所表示。通常做法是,各家各户在自己家门前摆一碗水,里面放两个小钱,待游叉的路过时,以铁叉打门除邪,然后从水盆中拿走铜钱,谓之“捞水盆钱”,是戏班夜晚演出的额外补偿。
除了游叉之外还有一种叫叉仪式。一般作法是,晚上,五猖押刘氏到荒山野地,选定地点后,阴教即在地上插一圈香烛,或用石灰画一圆圈,象征铁围城,并在圈内挖个坑,让刘氏跪伏其上并学鬼叫,听到回声之后,倒坐于刘氏背上的五猖之一即可发叉。只见他举起铁叉向既定的目标投掷出去,由于是夜晚,铁叉落到哪里,无人知晓。如果叉住一个活物如黄鳝、青蛙之类,便拿回去向会首交差、领赏钱,叫叉仪式也就宣告结束。
有的戏班习俗更为奇特,要将叉到之活物用红、青、白、蓝、黄五色布包好并放进一个罐子里,搁置在戏台的梁上,整个演出结束之后,在焚烧郗氏幡等不祥之物的同时挖洞将其埋掉。游叉、叫叉的次数多少并无定数,一般来讲,只要会首肯出钱,戏班天天都可以游叉。但叫叉的次数有限,因为叫叉是为了捉鬼,如果抓不到,则有不灵之嫌。所以叫几次叉,阴教必须揣摩好会首的心理,一般都是叫一次叉,也有戏班故弄玄虚,哄骗会首,一连三夜才将鬼捉到的,这样可以多收取一些钱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