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叉表演在全国各地的目连戏演出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川剧尤为丰富,其花样繁多,技法精绝,令人叹服。一般的演法是,打叉之前先要亮叉,即叉手拿着叉尖烧红的四把叉站在舞台中央,凝神运气之后,向舞台四角的柱头发叉,引燃安放在柱头上的火药和鞭炮,场内顿时鞭炮齐鸣,川剧艺人称之为“炮打四门”。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进行打叉的表演。有打五叉,即分五次按一、二、三、四、五的顺序发叉,名曰单叉、双叉、三丁拐、四面罩,最后是五梅花,即同时将五把叉打出,钉在滚叉者颈侧、腋下和胯下五个不同的部位,稍有闪失,即可夺人性命。
目连戏中的打叉表演
旧时,为了生存竞争,川剧艺人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打叉技法,不同的叉手有各自不同的套路和技巧,使用的器具大致都是叉、矛子、刀等。1992年,笔者专程采访过遂宁市川剧团的龚福全老师。他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叉手,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打叉技法。
打叉需要两人紧密配合,艺人打叉,一人滚叉。叉分为两部分,铁头木柄,三斤半重,约三尺五寸长;矛子也是铁头木柄,矛头约五寸长,柄二尺五寸长。一般来讲,打叉戏中通常有叉两把、矛子五把,加一把特制的可以收缩的“穿心叉”,另有真假菜刀、锥子、剪刀、钗子各一把,假的为特制器具。
川剧目连戏中打叉的场面较多,鬼卒叉不离手,花园捉魂、回煞、过殿、打叉对号、叫叉游叉,处处有打叉的表演。但是最精彩的表演集中在五殿寻母一场。据龚福全老师介绍,其打叉表演的过程如下:
掌阴教的师傅先要祭叉,即烧香、化符、念咒语等,做完这类程序才可打叉。为了叉能钉稳,台上铺些木板,另在台侧面立一块有一定倾斜度的门板,叉钉上不易掉下来。
开四门:打叉一般先开四门,有祛邪之意。在台口两边柱子上挂好鞭炮,炮火捻装火药,上边蒙上红纸,这时带刘氏、金奴过堂,二人分别向左右柱子靠。叉手持叉上,叉尖捆有一束点燃的香,打在红纸下的火药上,引燃鞭炮,二人各挨两叉,共四叉,叫做“开四门”。
观音坐莲:又叫童子拜观音。下手两腿半蹲,双手合掌于胸前,叉手将矛子打过其头顶,钉到门板上。
二仙传道:下手逃跑中摔倒,叉手打出矛子,头顶、两腰边各一把。
三羊开泰:下手作童子拜观音姿势,叉手先用一把矛子打过其头顶,后将两把矛子一齐发出,分别打在左右臂两侧。
四杆彩旗:下手作童子拜观音姿势,叉手将四把矛子次第发出,分别打在其身前身后,人被困在当中。
五梅花:即在四杆彩旗的前方再加一把矛子。
之后开始打门板。(www.daowen.com)
步步高:共打五把矛子,下手靠门板,先打左右腿各一把,再打左右臂各一把,后打头顶一把。
钉活门神:下手靠门板,叉手先向其胯下发出一叉,然后分别打左右背后,最后一把打在头顶上方。
过五关:下手跑,叉手追,由下马门跑到上马门,五把矛子各打在下手伸出的五指间,上下马门各打一次。
阴阳锁喉:下手侧身靠门板站立,头先向下,后颈窝上打一把矛子,谓之“阴锁喉”;头再抬起,喉部前面打一把矛子,谓之“阳锁喉”。
目连戏中的飞刀表演
太公钓鱼:下手翻滚至台口后,背靠台口,叉手发叉打其胯下,然后向下手头顶发叉,下手伸左手接叉后顺势转身,将叉指向台口观众席,观众惊骇四散。
揩汗水:下手举着长板凳跑过堂,惊恐万状,未见叉手追赶,骑在板凳上喘息;叉手慢上,作找人状,站上弓马桌后看见何有声,何左手揩汗、甩手,矛子飞向左手边;何右手揩汗、甩手,矛子飞落右手边,他抬起左右脚,又分别飞来两把叉,最后一把矛子落在板凳前。
穿心叉:所谓穿心叉是一把特制的可以收缩的叉,叉手把叉刺向何有声的肚子,但没有危险。
滚龙抱柱:这是打叉中最为激烈的场面。叉手持矛子紧追何有声,何被追急跃,不断翻滚躲让,由上马门翻向下马门,叉手接连打出五把矛子,排成一行。
收叉:一般是向台下打叉,打在一棵树上或房梁上,让观众大吃一惊。也有的是“打假叉”,叉手将一把纸糊的假叉直接投向观众席,顿时观众席上一片惊呼,继而带来一阵欢笑。这是戏班刻意制造戏剧效果、调动观众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
除了打叉之外,在民间搬演目连戏时通常还可以看到飞刀、出彩之类的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