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戏班的演出剧目内容在具体情况下有相关的禁忌,这种情况在整个戏曲行业普遍存在。这种剧目禁忌,有戏班敬神祀神的宗教性原因,有怕得罪权贵的心理,也有戏班尊重当地民众礼俗性原因。总之,这些禁忌和旧时艺人四处流浪谋生、祈求消灾平安的心理分不开。演出剧目禁忌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触犯神灵或圣人的剧目、触犯演出当地会首或大户人家的剧目、特殊节日禁演剧目三类。
触犯神灵的剧目 旧时演戏最主要目的是酬神,所以戏班不能演出亵渎神灵的剧目。如观音会是为庆祝观音菩萨生日所举办的庙会,不能演出有“大肚罗汉戏观音”台词的《营门斩子》,表现尼姑思凡的《思凡》,表现尼姑与和尚结为夫妻的《双下山》,表现尼姑与秀才恋爱、佛堂产子的《玉蜻蜓》;玉皇大帝诞辰,不能演出《孙悟空大闹天宫》;城隍会不能演出《打城隍》等。此外,还不能演出触犯行业神、家乡神的剧目,如山陕会馆禁演《走麦城》。关羽被称为关圣人,川剧《走麦城》讲述的是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所杀。关羽效忠刘备,忠于蜀国,骁勇善战,自古戴着忠义仁勇的桂冠,而《走麦城》一出戏是关羽因刚愎自傲、麻痹大意而导致生命的终结,这触犯了关羽的神威,故而被禁演。泸州市叙永县春秋祠原戏楼内悬挂一块刻有“禁演三国”的木牌。禁演三国并非禁演全部三国戏,而仅禁演《走麦城》一剧。山陕商人将关羽奉为家乡神,不希望关羽的错误被大众传言,故而不允许《走麦城》这出戏在春秋祠内演出。且旧戏班认为,演出《走麦城》触犯关圣人,关圣人要发怒,对演出不利。据杨世远先生介绍,他在旧时搭班还未看见演过此戏。若是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演出此戏,第一演员要价极高;第二需要事先祭奠关羽以保平安,并还要言明演出此戏的原委;第三演完后要给演员挂红,以躲避灾祸。这些禁忌实际上都是人们敬神畏神,以人的思想来揣测神的意愿的结果。
触犯当地圣人的剧目 对于可能触犯当地圣人、名人的剧目也要避讳演出。目连故里射洪县青堤镇不许戏班演“打叉戏”。过去镇口有石碑一块,上面镌刻着“唐圣僧目连故里”几个大字,立碑日期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现在,此碑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宝,移至镇边顶顶庙中。在顶顶庙的右下方有一墓碑,墓前立着三重墓碑,前一座石碑,上刻“刘氏青堤之墓”,右书“唐圣僧目连之墓”,石碑的国号年代已模糊不清。传说此墓始建于唐,由于字迹残缺不复可考。据现存于顶顶庙中的一块清道光年间的木碑记载,目连故里的传说至少可以上溯到清代中叶。随着年代的推移,乡民们对自己家乡出现过这样一位圣僧愈发深信不疑。当地百姓不断把目连故事同当地的人文环境、地物风貌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对他们崇敬的人物进行美化修饰。为了证明青堤古镇确实出现过这样的圣人,愿意相信并继续编撰着这个故事并以此为准绳来规范乡民们的习俗和信仰。如有外地戏班到青堤镇演目连戏中的“打叉对号”,乡民们便自动前往阻止,久而久之,青堤镇形成了不准演“打叉戏”的规矩。关于目连故里禁演“打叉戏”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一次演出中,扮演《目连传》中刘氏四娘的演员被五叉打死,演员死后并未卸妆,当作真圣僧目连之母盛殓了。此后,青堤镇不准任何戏班演目连传中打叉一场,怕触怒目连圣僧,又怕打叉出鬼死人。(www.daowen.com)
触犯当地大姓或会首忌讳的剧目 除了禁演触犯神灵忌讳的剧目,触犯会首或当地大户人家忌讳的剧目在当地也禁止演出。若某乡王姓较多,不能演王三巧失节的《珍珠衫》;若刘家是大姓,则不能演刘素娥药毒亲夫的《情书报》;某地有曹姓望族,不能演贬斥曹操的剧目。据笔者田野调查,泸州市泸县玄滩镇上多邱姓的大户人家,所以来此演出的戏班都被禁演有失邱家脸面的《邱老汉赌财》。若戏班不了解当地具体情况,不慎演出了触犯会首或大户人家的剧目,轻则罚戏罚钱,重则被赶走,难以生存。
节日禁演剧目 民间的时间禁忌很多与岁时节日相关。旧时戏曲行业在大年初一必须演戏,艺人们认为如果这天不能演戏,则戏班一年不顺。但是大年初一忌演有“奔”字及“活捉”的戏,如《奔番》《夜奔》《活捉三郎》《活捉王魁》,这主要是因为班主唯恐名角被人以更高价钱诱惑出班。若是在祭祀求雨天演出,不能演《闹龙宫》《张羽煮海》等与求雨效果相反的剧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