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旱魃图像
四川虽然处于西南盆地,但是三分之二的区域以丘陵山区为主,从古至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在旧时,因为自然科学的落后,人们对待干旱洪涝灾害的认识跟今天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把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理解为是鬼怪和天神的操控,把他们自己的命运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因此有些祭祀活动是希望通过祭祀鬼神来避免灾害的发生。在百姓之间比较流行的祭祀活动就是“捉旱魃”。这两项活动都和旱灾求雨有密切的关系。旱魃的传说起源很早。远在西周时期,就有“旱魃为虐”的说法,如《诗经》上有这样的诗句:“旱既太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恢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遁。”先秦时,人们开始把魃视为“旱神”。如古代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使狂风暴雨大作。黄帝则请来女魃,使风消雨止,打败蚩尤,并将蚩尤杀死。后来女魃没法再回到天上,就在地上住了下来。她所居之处,常年无雨。这女魃就是旱魃。
汉代以后,有关旱魃的传说越来越多,旱魃的形象也各不相同。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在四川地区“捉旱魃”“焚旱魃”等祭祀仪式在旧时也相当流行。四川的铜梁、双流、广元、绵阳等地每到春二三月,农作物急需用水时,经常出现旱灾。人们希望普降甘霖。春节遇到旱灾都会举行“焚旱魃”仪式。在仪式过程中会邀请戏班唱戏,演出的剧目就有民众开展各种求神乞雨的活动。戏班也要配合全民求雨。戏班求雨,兼有祈神和娱民两种功能,乡土色彩很浓厚。在农村乡镇,便要表演《搬东窗》之一折《捉旱魃》,由正旦或老旦扮演旱魃女神,被人们押解着穿街走巷。“捉旱魃”“焚旱魃”的求雨仪式在四川的大多数地区相当流行,而在成都有一种独特的求雨仪式——建醺请水。(www.daowen.com)
建醺请水本为成都习俗,昨七号午前十二钟,记者至总府街,忽闻锣鼓声喧,旗帜飘扬,见前面有黄纸牌疏导,写法不一,大致系“建醺求福”等意。牌后有旗子、统伞,夹以细乐。细乐一过,又有数十丈长布乐棚一道,川北锣鼓在内,杂以查盘。此后有身披红衣、口吐长舌而面分五色者,有头戴维帽白顶、身穿长褂者,其余吃烟鬼、赌博鬼、矮子鬼、马面、牛面,种种奇形,难以枚举。更有奇者,有一双手用绳背缚,插一死刑标子,系所扮《药茶记》一戏。又马上扮一女角,名《汝南寺送亲过府》(即《聊斋》之《辛十四娘娘》) 。后锣鼓、细乐二起,狮子龙灯二起,平台四架:一、扮一老生,一小武生,系杨雄、武松在《酒楼设计》;二、一戴将军盔武生,一马弁,系《周玉吉失岱州》;三、内坐一小旦,一小生,系《放裴》;四、内坐一疯和尚,系戏之所谓《攻痨虫》。
祭祀中出现的剧目是川剧中的经典名剧,而且都是一些苦情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