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抗日战争不得求速胜,须作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犬牙交错的战争”。其错综复杂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哪里?
毛泽东指出,具体表现为:有我军在内线和外线对敌人的夹攻;有后方作战和无后方作战的同时存在;有敌对我之包围又有我对敌之包围;敌人所到之处可能很广,但其实际控制力则难超出大城市某些交通要道和一部分平原(大块和小块)。
在军事方面,毛泽东提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
第一,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个方针将在长时期内被采用,不到战略反攻阶段,是不能改变的。
由于敌强我弱,敌在战略上采取进攻的方针,速战速决的方针和进行外线作战的方针,我则采取防御的方针、持久战的方针和进行内线作战的方针。然而,又由于敌小我大、敌以少兵临大国、以少兵临多兵,只能占领我国部分领土,而在占领区内还会留下许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我对敌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就有极其广大的地盘。这样一来,在战役战斗上,对于部分敌人,我可能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地进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于是,我进攻,敌防御;我在外线,敌在内线;我进行速战速决,敌企图持久待援。结果,在具体的战斗中,敌可由强者变为弱者,由优势变为劣势;我则相反,可由弱者变为强者,由劣势变为优势,造成战役战斗作战中的胜利。这些胜利的积累,将逐渐改变总的敌我形势,我日益壮大,敌日益削弱,直至完全被消灭。
战役上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其中心在于进攻,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速决是说的进攻的时间。但实行这个方针离不开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所谓主动性是指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主动或被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或劣势联系的,但敌之优势是相对的,并且是有限制的,所以我欲立于主动地位,关键在于主观指导的正确。这就要“知己知彼”,少犯错误,而给敌人造成错误,或利用其主观错误。所谓灵活性,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灵活地使用和变换战略战术,只有这样,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才能较多地取得胜利。所谓计划性,即是战争灵活性的具体实施,一切作战的行动应有计划,否则就是盲动,一定要吃败仗。但战争计划只有相对的确实性和固定性,它应随着战争的运动而运动,随着敌情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战争指挥的重要关键。(www.daowen.com)
第二,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即前面提到过的“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不能速胜,这就需要建立进行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游击战需要向运动战发展,即把本身变为运动战。所以,广泛发动敌后游击战争,一方面武装群众,建立地方武装——民兵;另一方面把正规军分散去负担游击任务,组织游击兵团,而集合起来又可作运动战。
《论持久战》一书刚发表,周恩来就向国民党将领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宗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据李宗仁秘书程思远忆述:“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这本书中着重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许多反共人士喜说毛泽东善于“收买民心”,他是标准无产阶级,没有美金英镑日元马克法郎,如何能收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之心?若说他“争取民心”,那倒是比较贴切的,当年他确实争取到了不少民心,使许多人都愿为他和他的共产事业卖命。
毛泽东在这本书中再次强调“以土地换时间”,就是有时要避免不利决战而勇敢退却、放弃土地。他有段极之精彩、在现代商场上仍有相当启示作用的论述:“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可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饭就一直吃下去,睡觉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战斗就一直打到鸭绿江,这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幻想,在实际生活里是不存在的。谁人不知,为争取时间和准备反攻而流血战斗,某些土地虽仍不免于放弃,时间却争取了,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的目的却达到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却取得了,没有起来的人民却起来了,国际地位却增长了。这种血是白流的吗?一点也不是白流的。放弃土地是为了保存军力,也正是为了保存土地,因为如不在不利条件下放弃部分的土地,盲目地举行绝无把握的决战,结果丧失军力之后,必随之而丧失全部的土地,更说不到什么恢复失地了。资本家做生意要有本钱,全部破产之后,就不算什么资本家。赌汉也要赌本,孤注一掷,不幸不中,就无从再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