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常璩对史记的订正分析

常璩对史记的订正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氏此文乃据《太平御览》771卷所引,同书166卷及《北堂书钞》138卷所引内容大致相同,《史记·正义》及《汉书·地理志》颜注所引,亦可相互参证。此书经过李窜乱,已经面目全非,现在仅据唐宋类书所引《南中志》原文,与《史记》对勘,常氏于此订正《史记》差误者计有三事:一、改楚威王为楚顷襄王。

常璩对史记的订正分析

常璩仕于成汉李势,桓温伐蜀时(公元363年)常氏为李势草降表,他后于司马迁近五百年。他对于《史记》所述的庄蹻故事又作了一次订正,兹录其文如次:

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王,椓牂牁系船于且兰。既克夜郎。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归。遂留王之,号为庄王。以且兰有椓船牂牁处,因改其名为牂牁。

常氏此文乃据《太平御览》771卷所引,同书166卷及《北堂书钞》138卷所引内容大致相同,《史记·正义》及《汉书·地理志》颜注所引,亦可相互参证。以上唐宋类书所引,应是常书《南中志》的原文。今廖刻则与此绝异,盖出南宋无知妄改。《四库书目提要》:“宋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吕大防尝刻(此书)于成都,大防自为之序。又有嘉泰甲子(公元1204年)李序,称吕刻刓阙,观者莫晓所谓。尝博访善本以正其误,而莫之或得。因摭两汉史、陈寿《蜀书》《益部耆旧传》互相参订,以决所疑。凡一事而前后失序,本末舛迕者,则考而正之,一意而词旨重复句读错杂者,则刊而去之。”此书经过李窜乱,已经面目全非,现在仅据唐宋类书所引《南中志》原文,与《史记》对勘,常氏于此订正《史记》差误者计有三事:

一、改楚威王为楚顷襄王。这个问题只需查明秦取楚巴黔中楚威王在位年代,就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荀悦在常璩前就已经这样做过了。但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庄蹻王滇可能比楚威王更早,也可能比楚顷襄王更晩,本来就不存在无路归报的问题。司马迁熟于朝章国故,讲求春秋名分,因此,他就幻想出秦夺楚巴黔中无路归报来解答这个问题。至于楚失巴黔中是不是就在楚威王时代,他就无暇多作考虑,因此就造成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www.daowen.com)

二、改“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为“溯沅水出且兰以伐夜郎”。常璩所以敢于改订史公旧说者,唯一的依据就是且兰相传有庄蹻椓牂牁系船处的遗迹。而且“溯沅水出且兰”比之迂回江上,途程既近,易得楚国的后方支援,在战略上也比较优越。

三、改庄蹻王滇为王夜郎。《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宁州刺史王逊以五荼夷(荼,廖本或作茶,或作蔡,顾校作苓,皆不足据。宋人书或作五斗夷,荼斗声近,当作荼为是)“昔为乱首,图讨之未有致罪,会夷发夜郎庄王墓,逊因此遂讨灭之,及恶夷刚僚数千落,威镇南土。”王逊以夷发夜郎庄王墓作为兴师问罪的口实,此必为夜郎人民共见共闻的事实,腾于章奏,载在典册,此夜郎庄王墓即当为庄蹻之墓。因此,他明确地说庄蹻“既克夜郎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得归,因留王之,号为庄王”。“之”指夜郎而言,词旨明白,本无可以滋人怀疑之处。常氏于此文下更补充说明云:“以且兰有椓船牂牁处,因改其名为牂牁”,“其”指夜郎言,也是很清楚的。范书《西南夷传》改“之”为滇池,牂牁与滇池两地相距既远,则灭夜郎与王滇池前后因果关系不明,连属为文即扦格难通。范氏先有庄蹻王滇成见,对于常书又未理解通透,故有此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