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巴文与其他象形文字的关系探究

巴文与其他象形文字的关系探究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以六书条例衡量巴文和么些文,则么些文又较巴文为进步。么些文中,凡有关人体形,正视作,侧视作,已与汉字的、及、相接近。这说明巴文还是停留在象形文字最初阶段中。巴文虽已有合体字,如手和花蒂形,可能这还是会意字的开始。据巴文和么些文中像动物形体的文字言,它们应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至于巴文、么些文和汉字,在文字构成的条例上,它们也是具有一定的共同基础,最初还有可能是同出一源的。

巴文与其他象形文字的关系探究

具有巴文的铜器,我们现在所知者有下列四类:

一、船棺葬中的随葬品,有铜戈、矛、及印玺;

二、成都郊区出土的铜戈、矛、

三、现存四川大学和重庆博物馆于各一;

四、四川博物馆所藏四编钟(其口形近于正圆,渐与汉钟同,三钟看文字)。

上述铜器仅兵器较多,而每器铭刻又不过寥寥数字,四川大学所藏于是文字最多的器,也不过十一字。我们依据这样很少的资料研究巴文,当然是有许多不能克服的困难。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文字而不是图画,不但有独体象形文字,如虎、豹、鱼、鸟、人头、干栏等,而且有合体字,即合两个象形文为一个字,如手和花蒂(旧说以为像心形),在所有的铜器中,几乎都是并列在一起,仅重庆博物馆所藏于分列为二字。这些象形文字的笔画繁简虽然还不能固定,但是同具四足的虎豹也有一定的表达方式,如虎身就作条纹,豹身就作斑点纹,固定了这些特点,这就符合于象形文字的条例。至于像动物以外的字,如树木像两树并生地上之形;干栏像依树构屋以居之形(《太平寰宇记》僚土俗说:“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篮象编物作篮之形;星象三星相连之形;船象舟船形。这些象形文字的笔画都比较简单。此外还有几个单独的或复合的几何纹(并见两于)如:

可能也代表一定的意义。(www.daowen.com)

古代文字是由巫师创造的,也由巫师世代相承,加以发展的。如古代甲骨文和现存的么些文字就是如此。具有巴文的铜器,在同一时期之内分布在四川境内:成都、巴县、昭化、新津、万县等地,还是相当广阔的。当时巴族中的巫师,必然有一定的数目,才能够分配在这样广阔的地区,为他们的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巴文在西南地区也不至于骤然绝迹。我以为如贵州的红崖古刻及珙县悬棺葬崖旁的文字,都应与巴文有关。又《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据此,晋代云南西部夷中不但有文字,而且还有“夷经”。《南中志》又说:“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这个图谱当然是夷中巫师为他们的统治者所作。我们只要看到么些象形文字的经典,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文字叙述,而不仅是连环图画,而且这也不是诸葛亮作的。诸葛亮是汉族和南方少数民族的箭垛式的人物,晋代去诸葛亮时代还不太远,他们就已经把他当作箭垛了。现存的么些象形文字(么些又称纳西),可能就是晋代南中“夷经”一脉相传的文字。它和巴文,也应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现在我们就将么些象形文字与巴文作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其中有许多共同之点(么些文据李霖灿《么些象形文字典》,图中所注号即为字典原有号),如图所示:

综观以上两种象形文字,尤其是像动物形体的字,还不能用简单明确的笔画,使人易写易认,而必须具体模拟才能够识别。因此,它的笔画繁省和部位反正,都没有固定的做法。这一类的象形文字,还是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即文字与绘画还不能有显著的区别。所以《华阳国志》就把宁州巫师有关历史故事的写作,认为是“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的图谱。

六书是构成汉字的条例。其实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根本原则,其余如转注、假借是属于文字训诂的范围,不应与造字条例并列。如以六书条例衡量巴文和么些文,则么些文又较巴文为进步。

最初的象形文字,应是像个别的物体,继个别物体之后,才有复合的象形字,即合体字。合体字又必须配合人的动作以达到指事、会意的目的。因此,象形文字中有关人体的象形,必须简单明确,易于识别,然后才能够迅速表达所指的事,所会之意。么些文中,凡有关人体形,正视作,侧视作,已与汉字的、及相接近。所以么些文中从人形的指事、会意的字,也很发达。象形文字在么些文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巴文中,人形仍作繁复的立体形。因此,指事、会意在巴文中就是非常缺乏了。这说明巴文还是停留在象形文字最初阶段中。至于形声字,是象形兼具声符的文字,这是象形文字最后、最进步的发展阶段。在汉字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这一类的文字。最初的形声字,形与声的方位也不很固定,有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种种不同,最后才衍为右文的字,即左形右声的字。在形声字中左形右声的字,又几乎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象形文字也必须发展至此,才能够完成文字的功能。么些文也有在形旁注音的字,但还没有发展到最完备的阶段。巴文虽已有合体字,如手和花蒂形,可能这还是会意字的开始。它有没有形声字,我们现在还不能肯定的作答。

据巴文和么些文中像动物形体的文字言,它们应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么些文可能就是在巴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于巴文、么些文和汉字,在文字构成的条例上,它们也是具有一定的共同基础,最初还有可能是同出一源的。但是它们的分支,应当是远在殷商以前。因为,现在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六书条例,这应是甲骨文在分支以后单独发展的结果,就是现存的么些象形文字,也还没达到这个阶段。

原文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