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与孩子一同欣赏我们时代的艺术

与孩子一同欣赏我们时代的艺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形态、时代特点和文化背景,就像各个时代的艺术是其相对的文化和时间段的产物。此外,在这个充满困惑的当代社会里,真正的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孩子们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和主观性的事物。在自己的美术工作室里,在一群美国孩子的身上我也实践着我的美术教学新思路。因为缺乏基本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不能称为真正的儿童美术教育。

与孩子一同欣赏我们时代的艺术

顾 菁

当我们走进当代艺术博物馆,你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很多艺术家不断发明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一方面这些艺术家会使用油画颜料油墨、大理石和青铜等传统材料,而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材料,如大象粪便、打碎的汽车零件巧克力和猪油等来创造新的作品,甚至有的艺术家穿上演出服亲自参与表演。但当我们走出博物馆后,却感觉一阵困惑,刚才那个大红大绿的涂鸦是什么?一堆废铁又怎能算是雕塑,几根稻草也能价值连城—?完全是瞎搞啊。

这时我们就想对美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但我们的了解主要还依赖于美术史论,而如今国内的中外美术史都较少涉及对当代美术的介绍,中国美术史通常讲到清代民国和建国前后,“文革”及当代,在2013年底才出版了一本《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外国美术史更是不提现当代,比如油画,外国美术史主要研究的还是俄罗斯巡回画派及西方十八、十九世纪到印象派。不仅美术史较少涉及当代,绘画技法也不研究当代。而且文化艺术是一个整体,所以美术的审美和精神是在各艺术门类里,而不仅仅只是在绘画里。另外,各门艺术门类之间差异之遥远、个性之丰富,足以同生物学与哲学之间的差异相比拟。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形态、时代特点和文化背景,就像各个时代的艺术是其相对的文化和时间段的产物。今天的美术发展与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已有很大的区别,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没有变,但是它的内涵和外延、创作理念、形态表现技法和媒材都在变化,有些变化是巨大的。不了解这些变化,是很难进行美术教学的。美国的艺术教育就特别重视与时俱进,如1994年版的美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就已经指出,尽管每一种艺术类别的本质是不变的,但艺术教育的课程标准也应该随着科技创新、文化潮流和教育进步的变化而做必要的调整。我想,这句话为儿童美术教育结合当代艺术的最新思潮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懂得和实践艺术是促进儿童思维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美国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从哲学高度对艺术教育价值的阐述:艺术是重要且有效的交流手段,在今天的多媒体社会,艺术提供了传递和表达个人经验独特的符号系统和图式;艺术是创造性地实现自我的方式,以创作者、表演者或观众任何一种角色的参与都能使个体发现和发展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是终身幸福感的源泉;艺术可以连接文化与历史。艺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了表达观点、经验、感受和深度信念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其他社会的文化;艺术是参与社区生活的手段,当人们与社区成员一起创作、准备和分享作品的时候,艺术在一个愉悦、包容的环境中为个体提供了与他人合作和连接的途径。可见,艺术与教育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艺术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缺乏儿童美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此外,在这个充满困惑的当代社会里,真正的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孩子们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和主观性的事物。如同生活,艺术中往往不存在明确的或“正确”的答案。而这一点正是艺术追求的价值所在(如:这幅画中的太阳是否太红了?)。

我们以前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话本没错,但是不能误解,以为有了生活,就会有艺术,艺术无处不在。我们从生活中学习艺术,但是生活人人都有,却不是人人懂得艺术。所以陈丹青讲艺术从哪里学,艺术就是从艺术中学,从经典中学。因此这些年来,我参观了美国各地几十个享誉世界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了解不同时期,特别是现当代艺术家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完成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又是一次学习经历。在我的书桌旁,传统的、古典的、通俗的和当代的艺术形式之间是怎样互相影响,它们的艺术来源是什么,当代艺术创作、无视观众和艺术条款是否已是一个明显的现代理念,世界级的现当代艺术家有哪些,这些问题我思考了一遍又一遍。一句接一句,一篇接一篇,一位大师接一位大师,我每分每秒都在仰慕着,仰慕着他们的天赋、眼光、学养、精力、恒心、勤奋。同时,我也惊讶于自己从前对这些懵然无知,而更多人至今还是漠然处之。我在这一番仰慕和惊讶中知道了艺术的归属,不可抗拒地成了大师们的小学生。所以在接下的每章节中,我有意展现出一条从现代艺术过渡到当代艺术的清晰路线,让我们对今天的艺术有一份更深入、更愉悦的感知,并一起欣赏我们自己时代的艺术。

这些年来,我还经常去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学前班和低年级担任美术助教。每到周末和暑假我都会到博物馆和美术馆举办的幼儿美术活动和美术夏令营观察体验。在自己的美术工作室里,在一群美国孩子的身上我也实践着我的美术教学新思路。每次回国的时候,和学前教育的同行们交流聊天时,我经常听到一些幼儿园老师抱怨,说给幼儿上美术课不知道教授孩子什么,每天是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比如昨晚吃了螃蟹,今天就让孩子上课画螃蟹。所以在这本书中,我想先从欣赏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开始,让大家一起去关注和研究大师的观念、风格、精神、创作手法和技术。再通过翔实的创作步骤图和学生作品照片,直观地介绍不同主题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方法,这将是一个从直接的视觉感受到对符号和背景进行思考的过程。我相信其中涉及的技能技巧有助于提高老师对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儿童创造力培养之间关系的把握。因为缺乏基本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不能称为真正的儿童美术教育。如果让孩子们一味放任自流地涂鸦画画,孩子们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我相信善于学习的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判断、合理取舍、巧妙借鉴,让孩子们期待着去幼儿园和学校,去体验创造带来的兴奋感。(www.daowen.com)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前辈、领导,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王振宇教授,在如今现实的社会里,一个还想学习的人也许只能在校园内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辅育和保护,而我已离开校园很久,却还能得到他对后辈的宽厚和包容、发掘和提拔,让我深深地感动于一位心理学家、教育家的谦虚满怀、爱心无边。

借此,我还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谢少卿女士,正因为她是一位非常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欣赏作者的好编辑,我才有第一本书《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在她的鼓励下,我再接再厉又完成了现在这本书。这一切使我想起了著名的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和他举世闻名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他能完成此书,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位出版社的创始人—霍洛维茨。二战前夕,贡布里希用德语写出了这本书的小部分章节,但在后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无暇动笔,并对此书能否完成心灰意冷。但是霍洛维茨给了贡布里希50英镑的预付款,并一再敦促他完成此书。贡布里希以无法完成为由要退回这50英镑,但霍洛维茨坚决不肯拿回这钱。贡布里希没有办法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这部巨著。事后,他非常感激这位聪明的出版人,没有他的投资和眼光,这本书是不会问世的。《艺术的故事》至今已被翻译近40种语言,传遍了世界各地,也改变了作者的人生。拙作当然不敢与《艺术的故事》相提并论,但我和贡布里希一样幸运,都是遇见了一位好的出版人。

我还要感谢我的弟妹刘晓燕博士,谢谢这些年来她给我的著作提的宝贵建议。也许这些建议和意见对于她来说只是信手拈来,却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读者们,人的一生,陪在一起走路的人很多,但有的路程,只需短短一截,便已成为朋友。

■妮基·桑法勒《蛇树》《玉米植物园》《娜娜喷泉
(Arbre serpents)(Fontaine aux Nanas)(Jardin des Tarots)
这位出生于法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流行艺术家,她的作品色彩鲜艳、俏皮可爱,散发着女性的自信和欢乐的魅力,看到它们,你是不是也情不自禁地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