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理念的不同
第一次的设计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写出1~12各数的因数,然后再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学生只是把教师设计好的东西说了出来,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第二次的设计教师打破了传统的从找某个数的因数入手进行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用小正方形来拼摆长方形或正方形,去感悟长方形的长、宽或正方形的边长与小正方形的个数间的关系。由直观形象的图形抽象出乘法算式,再通过观察乘法算式,发现了某数与其因数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将数与形的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枯燥的知识更加直观。
2.教学关注点的不同
第一次设计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表面的现象,没有透过现象看出本质。(www.daowen.com)
第二次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始终关注数学知识的本质,从概念入手来学习知识。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环节,教师紧紧围绕概念的本质向学生提出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又有什么特点?”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向质数、合数的概念逐步逼近。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能力,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效果的不同
教学关注点的不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同。第一次教学实践由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缺乏,导致他们只是按教师的既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对于知识的应用不能举一反三。
第二次教学实践以游戏活动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情境;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学生的探索活动之中,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猜想和尝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