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激情满怀,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给学生一个情感丰富的课堂。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因此,我们不能让教材束缚了我们的手脚,限制了我们的思维。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可见支点的重要性。其实就每一篇语文教材文章而言,都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点”,只要我们找准了它,就一定能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例中,我们就是抓住“这是一个( )的小女孩”这一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交流的课堂。
通过课例研究,我们知道语文课堂就应该在简约的框架设计之上立足于“听、说、读、写”训练,以真心跟学生、跟文本做平等的对话,以真情和作者、和学生做真诚的交流,化繁为简,突出主干,凸显主体,力求一课一得。让我们在美丽的文字中,感受文字,品读文字,享受文字,让课堂洋溢语文的芳香。(www.daowen.com)
【注释】
[1]刘扬,女,重庆人,渝中区人民路小学校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