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问题解决效果的理论分析

问题解决效果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留白策略是有了,但设计的环节和方式对此显然体现不够,因此我们要进行教学改进。这样发现的问题是真实的,是以生为本的,符合让学理念。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发生变化,但不是乱变化的。

问题解决效果的理论分析

1.一个问题统领全文的“留白策略”实施情况的讨论

首先大家一起来讨论,我们设计这样一条路径,用这样一个大问题贯穿全文的留白方式可取不?

张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情景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我认为这样是可行的,两位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苑:我自己执教这一课,对这样的留白设计有认同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带着学生解读一篇文章,在解题后就开始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问学生,很快问出了老师想要的结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没等学生充分地思考,就在提示与引导中,很快知道了答案。学生几乎是在猜测老师要什么样的答案,不是在思考文本本身带给我们的思考……诸如此类,学生的思考还处在初始阶段,有时是一开始就被我们牵着鼻子走,有时是因为别的同学思考速度快,而匆匆跟着老师和同学在思考,这样的教学不能使人人参与,更不能把孩子们带入更深入、更广阔的思考中去。用一个大问题来指向文本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一课一得,能让孩子们始终聚焦,迅速聚焦,我觉得这样的留白方式,在很多文本里都可以使用。

吴召茜:对,我觉得这学期,我们研究神话,下学期也有一则神话《女娲补天》,也是可以找到一个大问题来贯穿全文,直击重要内容的学习的。

李虹艳: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的学科,更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考力的一门学科,需要每个孩子带着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去思考,需要人人参与深度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我们把每个问题问得过于严密,过于封闭,留白不够,开放性不够,学生就只能跟着老师,或者跟着其他同学的思考走,而没有自己独立个体的思考,那这样的教学是没有充分让学的。所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个适度留白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想象、思辨。

钟轶:《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而每一篇神话的特点又有不同,这篇神话体现的是盘古身上巨大的神力和他的牺牲精神。人们往往会把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赋予到神的身上,神话故事的背后都有人们对自然界、对周围事物的思考。这篇神话就是人们对天地从何而来,自然界的事物从何而来的思考。这次课,我总觉得提的问题还不够开放。如提“这则神话神奇在哪里?”是站在文体的角度提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没有贴近学生。如果围绕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力去提问,则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神话人物的命运,以及神话人物是如何创造天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要让孩子们感受神奇,体会神奇,被神奇的想象力感染,这是神话故事赋予的使命,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

2.抓典型句式,搭建已未知桥梁的“留白策略”的实施情况讨论

下面,我们讨论语用知识,抓典型句式,留白促思,我们“搭建已未知桥梁”的留白策略实施得怎么样?

钟轶:自主探究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而我们在传统教学中,总是习惯性地给学生搭好梯子,让其伸伸手就能摘到葡萄。而此时,相比葡萄而言,如何找到梯子,如何引导发现梯子恐怕才是我们最应该交给学生的,也是我们老师最应该练就的教学策略

吴绍琴: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部分的教学显得太零碎,背离了我们之前想通过“搭建已未知桥梁”的“留白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没能做到充分思考和学习,觉得学生还是有被老师牵着走,被优秀的同学牵着走的嫌疑,没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真正意义上的让学是让每一个学生学,让每一个学生思考。所以,留白策略是有了,但设计的环节和方式对此显然体现不够,因此我们要进行教学改进。

师:在第四自然段中,你有哪些发现呢?

生:我发现盘古身体在变化。

师:都有哪些变化呢?

生:身体变成了……

师: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形状都有相似,身体的部位和变化的事物有相似之处。(www.daowen.com)

师:你真会发现。你能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我们回看这一处的教学,教师看上去是让孩子们谈发现,孩子们也能一一发现出来。但是,我想问一问,这些发现是人人都能发现的吗?这一段从内容到形式,到积累运用,有这么多教学任务,是不是都要一一追问发现呢?这样的留白设计不还是在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牵着孩子学习吗?

张帆:是的,我觉得开放性不够。

钟轶:那我们现在就要思考,用什么样的形式能实现“搭建已未知的桥梁”的留白策略,又能做到真正留白,不是牵引式的留白,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又能人人参与。我提个建议,可不可用“学习单”的方式?首先这种手段可以给每个人留白,不是单给班上某个孩子,或者某些孩子留白。其次,这样的留白方式能真正让我们发现差异,在差异中聚焦问题。这样发现的问题是真实的,是以生为本的,符合让学理念。

吴绍琴:好的,我们几个执教者来思考“学习单”,让留白的路子宽些,步子大些,不仅为学生搭建已未知的桥梁,还能找到搭建桥梁的梯子。

钟轶:我想要把这么多问题集中在一两个主要的问题上,其实就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但要我们思考的是先从内容入手走进形式,还是用形式帮助思考走进内容。因为言语表达形式上的学习也是有已知经验的。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发生变化,但不是乱变化的。学生是可以发现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秘密。但这种形式的背后更能说明盘古运用自己的身体神奇地创造了世间万物,体现了伟大的牺牲精神。最后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精神品质。

3.神话的想象神奇,从故事不解处,留白策略实施情况

钟轶:留白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教学手段。“留白”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必然要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同时,也要符合“留白”的特点,体现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空白处和含蓄处,在教学环节中巧妙留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达到教学的艺术化效果。留白不是简单地留下空白,一处恰当的留白是可以激发思考和探究的。前面,我们探究出盘古的神力体现在哪里,孩子们都能在前两个部分中找到相关语句。当盘古累得倒下了,学生对盘古作为神话人物为什么会倒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学生是有质疑的,因此可以抓住这个质疑点留白,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两个问题都是在第一次课例中得到解决的,立足于提问的思考,来指导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统领的问题思考构架,利用文本中神话人物倒下了的内容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质疑,问出问题,真正留白给学生。

《盘古开天地》教学片段:

师:盘古倒下了,他是神话人物吗?这里你有疑问吗?

生:盘古是个神话人物,他怎么会倒下呢?

生: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成形了。我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盘古的确是神话人物,常人是不会坚持这么久的。不知过了多少年,指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也说明天地成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盘古为了人类,的确已经耗尽了神力,作为神人,能做到牺牲自我,可见神话中也有人们对神美好形象的想象。这也能看出神话想象的神奇。

师:那盘古倒下了,他的神力是不是就消失了呢?

生:没有消失,他的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

综上所述,主要问题出在第一、二个留白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上。首先把指向神话文体的“神奇”的提问方式改成指向内容和神话人物的“神力”。其次,要搭建已未知桥梁,要试图帮学生找到桥梁,不是给一个桥梁。这样留白才能体现放手,体现以学定教,体现让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