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例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解与实际应用挑战分析

课例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解与实际应用挑战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以于波教授布置的“课例研究”作业来说吧。“课例研究”这四个字于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理论储备不足的一线教师来说,是陌生的、令人困惑的。想要呈现出一个合格的“课例研究”那更是困难重重。困惑之一:核心概念的界定1.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会不会就是小型的“课题”呢?既然是“课例研究”,那应该就是对一节课的研究,其组成部分主要应该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

课例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解与实际应用挑战分析

哲学家笛卡儿有过这样一句让我感触颇深的话:“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是的,前行,方知路途遥远;求索,才觉学海无涯。几年来,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强大支撑下,在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有效管理下,我在“渝中区名教师培养对象”研修班的研修是紧张的、有序的、高效的,学员们静心享受着西南大学的专家们为我们准备的饕餮盛宴。当然,研修也是艰苦的,一项又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我明白什么叫作“活到老,学到老”。

就以于波教授布置的“课例研究”作业来说吧。

“课例研究”这四个字于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理论储备不足的一线教师来说,是陌生的、令人困惑的。想要呈现出一个合格的“课例研究”那更是困难重重。

困惑之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课例研究”?

我知道什么是“课例”,但是加上了“研究”二字,这个概念又有什么不同?“课例研究”会不会就是小型的“课题”呢?

2.“课例研究”与“教学案例”有何异同?

我曾经参加过渝中区的几次教学案例比赛,知道“教学案例”总会带给人启示、收获、反思,从而达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我想,“课例研究”的目的应该也不外乎如此,那么二者究竟有何不同呢?

困惑之二:研究内容的构成

“课例研究”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既然是“课例研究”,那应该就是对一节课的研究,其组成部分主要应该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是不是把一节课详细、完整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呢?显然不是,如果是这样,又如何体现“研究”二字呢?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的结果如何?要如何用文字呈现对“课例”的“研究”?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www.daowen.com)

困难之一:研究问题的选择

1.既然要开展“研究”,肯定就得有“问题”,这个“问题”应该秉着什么样的原则去选?选什么样的“问题”?

2.一个课例研究的“问题”是源自这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一节课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去提炼出“研究结论”,这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答案如果是否定的,研究的问题是不是又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嫌疑?

困难之二:研究结论的提炼

“课例研究”即从“问题”到“实践”再到“结论”的这么一个过程。选“问题”难,实践及改进也不易,但最难的还是“结论”的提炼。这需要有火眼金睛的分析力和洞察力,需要有画龙点睛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还需要有去伪存真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对于多数像我一样长期扎根一线、缺乏专业理论储备的中师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于波教授的引领下,我们的“课例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和教学案例的异同”“课例研究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选择课例研究的真问题”“研究结论应该怎样提炼”……一次又一次理论层面的学习拨开了笼罩在我心头的“云雾”,让我知道了“课例研究是什么”。在后续的课堂实践中,项目组为我们的课例研究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帮助:信息化的远程指导、邀请香港专家现场集中指点、学员之间切磋讨论、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这些措施让我明白了“课例研究怎么做”。尽管,理论学习是艰涩的,实践操作是艰难的,不过,这样的“艰苦”让我收获了“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完成“作业”后的我,内心是满满的感叹与感动。感叹于专业成长道路的“路漫漫”!感动于诸多的专家领导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我想,以后的日子,我应该继续坚定地行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希望能像作家阿瑟·克拉克在自己的墓碑上写的那样:“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注释】

[1]黄永虹,女,重庆万盛人,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