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教学名师研修团队教师的第二次课例研究文本进行分析,基于本书中对课例研究的内涵、文本要素、研究意义的要求,分析第二次课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透视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进程。
(一)凝练与聚焦问题的能力有待强化
课例研究中教师凝练和聚焦问题的能力与问题解决中问题表征有一定的联系,表征是贯穿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从呈现问题到得出问题解决方法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从问题的外部特征开始逐渐深入理解问题的深层结构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从对问题的外部表征逐渐转换为对问题内部表征的过程。[4]课例研究是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的对课堂现场的行动研究,解决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要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课例研究的目标,这样的问题首先具有真实性,即其表述与内涵都经得起检验与推敲,是发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问题;其次是具体性,课例研究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具体性问题,可以细化到对某一知识点教学的研究,是教师在课例研究中发现的具体的问题。
凝练与聚焦问题需要教师具备洞察与分析教学现象的能力、表征问题的能力等,大部分教师在接受访问的过程中,都能阐释自己发现的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其呈现的课例研究文本中也提取出了这些信息,但是还存在的问题是,这些问题的表述比较随意,经验隐含于现象之中,没有具体表述问题的“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表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云里雾里的,例如:《发现感悟运用——前鼻韵母教学例谈》《“夹叙夹议”式散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例研究》《删繁就简一课一得——〈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标题的表述是集中体现研究问题的内容,研究问题的提出中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所以,教师的凝练与聚焦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课例分析的学理性有待提高
课例研究中的教学分析是教师基于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之后,对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这一内容环节,其视角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前提是研究问题,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改进。一般意义的教学分析是指对教学的各个组成要素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因素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最早的教学分析是定性、直观的概念分析,比如将教学系统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学分析逐渐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定量的教学分析是指把教学过程切分为更细的片段,并对片段进行编码,进而从片段的编码数据出发推断教学某种整体特征的过程。[5]课例研究的教学分析是对课堂现场中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教师、学生或教学内容直观定性的分析。当前教师提交的课例研究主要采用直观定性的教学分析方法,因此存在一定的直观经验性而缺乏相应的学理性,例如下面这位教师在其课例研究中呈现的教学分析:
这个教学设计用于教学实践,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无疑有其过人之处:因为它把博喻、通感等知识放在了教学中的突出位置。另外,此设计由于紧扣标题来梳理文章的思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显得层次清晰,条分缕析,也利于学生接受。(www.daowen.com)
不过,这样来解读文本实在太过繁杂,有面面俱到之憾,为此,我打算运用“版本比较解读法”来重新驾驭本文。所谓版本比较解读法,我的理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同一文本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句子、语段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增、删、调、改;揣摩、比较、体悟不同版本课文在言语运用中的变化、情调与意味差异,分析探讨其优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形象直观地感知体验课文的情感意蕴与艺术魅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同一文本的另一种或几种版本,然后以“比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重点,通过对照阅读、综合分析来完成文本的解读。
虽然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所察觉,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呈现,但是教学分析层次还比较浅显,没有具体到教学内容与环节中如何体现。这是大部分教师当前教学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已经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分析中的学理性还有待提高。
(三)研究结论相对薄弱
对教师课例研究文本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的聚焦与提炼同样有难度,一些教师的研究视角、问题与分析都已经条理清晰且有理有据了,教学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研究结论是通过设计—实施—改进—反思—再设计这一系列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之后的对研究问题的思考,课例研究中研究结论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对课例两次或两次以上课程实施的对比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等做对比,用教学实践来检验教育理论在课例中的运用。其次是对课例研究提出的结论,即课例研究在教育理论或实践中探索发现的经验或创新之处,是集中表现课例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研究结论应该是教师课例研究成果的凝练,是基于自身课例研究所推演、总结出来的,与研究问题相吻合,应该具有具体性、针对性和真实性。但是,通过对教师提交的课例研究文本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结论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显,教师对课例研究进行总结概括时将研究的意义扩大化,研究内容也存在虚化现象,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泛化,这将弱化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研究结论的调整与修改是教师不断完善课例研究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