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例研究文本的有效方法的介绍

课例研究文本的有效方法的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成长与课例研究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其第一次课例研究文本的解析,教师在课例研究中不断认识自己的不足,通过项目研究团队与教师之间的研讨等活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与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提交的第二次文本在以下几方面得以改进。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对课例研究的反思多是在经验层面,缺乏理性分析,反思具有盲目性,缺乏对改进教学行为、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的目的性。

课例研究文本的有效方法的介绍

教师的成长与课例研究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其第一次课例研究文本的解析,教师在课例研究中不断认识自己的不足,通过项目研究团队与教师之间的研讨等活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与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提交的第二次文本在以下几方面得以改进。

(一)文本要素趋于完整

项目研究团队将指导教师重新认识课例研究,培养问题意识,学习研究方法作为改进教师课例研究的主要内容。此次课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己的课例,因此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既要作为研究者,又要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对文本的撰写十分困惑,项目研究团队对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时存在的文本规范问题进行了专门指导,提出了文本要素和撰写规范的要求,一方面是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有了基本的框架;另一方面又能保证课例研究报告的规范性。

与初次课例研究的文本比较分析,教师们再次提交课例研究文本的规范性、研究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例如上文中提到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发现教学的课例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探究为例》,最初的题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其特点是以“课例”取代“研究”。《数学文化视角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的研究——以〈勾股定理〉为例》就是教师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对课例研究认识深化的体现。

在文本分析中发现,对研究背景、教学设计中的设计意图、教学反思等环节是课例研究中集中体现解决研究问题的关键,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反映,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对开展课例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文本的撰写不断趋于完整。他们所谈到的研究体会充分说明了他们在研究中学习研究的过程。

教师1:在第一次课例研究时我对研究背景的内涵与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所以一开始只是在课例中呈现了初中生物中《鸟》在教材中的价值,未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课例缺乏理性分析,在第二次研究时我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文献检索,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强化了研究背景及问题的表述。

教师2:在第一次研究时,我将完整的课堂实录进行呈现,没有问题,当然谈不上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第二次课例研究的研讨交流,我对“研究背景”“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研究结论”等有了新的认识,对我的课例重新进行审视,这样我对课例的研究思路明确了,也突出了研究问题。

教师3:在第一次研究时,我在课堂实录中详细呈现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学环节与结果等,以为这就是研究课例了。第二次研究我特别注意了我所缺乏的教育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加强了对课例的问题分析。

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及其文本撰写能力随着教师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提高和发展。

(二)教学设计与反思关注问题性

课例研究中的设计与反思是基于问题进行的预设与对生成的总结,是基于研究问题对教学活动前后之间的关照,与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与反思不同,课例研究中的教学设计强调基于“问题”的理论假设,问题是基础,教育理论是保障。在第一次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关注了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但是没有凸显研究的问题性,更多的是将日常教学设计等同于课例研究中的教学设计,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设计的依据与意图等没有得以体现,通过对大部分教师存在问题的研讨与交流,在教师课例研究修改的过程中,重新定义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例如:《体育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游戏化教学研究——以〈武术手型和步型〉为例》

教学设计(摘要)

以“体育核心素养”的理念为指导,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健身所必备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器材沙包的多种游戏化学练结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真实的、直观的、可操作的武术教学课,为学生学好武术基本功奠定基础。同时用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1.教学目标

(1)80%的学生能通过游戏化教学来掌握武术的三种基本手型和两种基本步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2)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和力量等素质。

(3)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基本步型。

难点:马步两脚平行开立,大腿蹲平,上体保持挺胸塌腰;弓步后腿蹬直,前腿膝盖要在前脚正脚背上,上体保持挺胸塌腰。(www.daowen.com)

3.教学环节

(1)准备部分:课堂常规——呈体操队形,师生随音乐同做武术徒手操。

(2)基本部分:复习手型(配口诀)——弓步、马步——游戏:快速翻转。

(3)结束部分:随音乐放松、小结、点评,收还器材。

4.设计意图

根据主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沙包,设置各类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体验活动的快乐,重视学生的身心需求和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速度等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意图与环节中都着重体现了其研究问题“学生‘体育素养’获得的条件、方法和内容等基本要素”,将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整合是教师在课例研究的成果提炼中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渠道。

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对课例研究的反思多是在经验层面,缺乏理性分析,反思具有盲目性,缺乏对改进教学行为、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的目的性。教学设计与反思都应关注问题性,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是基于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后确定的。这种教学改进是相对的,因为教师在改进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明晰问题的原因,重新进行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如《体育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游戏化教学研究——以〈武术手型和步型〉为例》的课例研究反思中,教师将分析的视角集中在小学游戏化教学与课例的关系与意义的解析上。

通过第二堂课的行为规范和一系列的改进,使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得更佳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夏恩说:“为人师者,若不能首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而以教之,等于锤击冷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效注意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内在动机,体会到体育成功的乐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而武术游戏化教学研究者更认为:“小学低年级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因此,在武术《手型和步型》游戏化教学中对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所必备的三个方面的素养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如下:

(1)运动认知能力

……

(2)健身实践能力

……

(3)社会适应能力

……

第二次开展课例研究的活动中,教师问题意识方面得到明显的强化,虽然还有部分教师问题提炼的能力有待提高,但是,教师对教学分析的理论性已经十分重视了。

(三)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例研究是围绕研究问题开展的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性探索,教师选择的问题大多属于结构不良领域,既是学生学习的薄弱方面,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常见的困难。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常常没有既定的规则与答案,需要依据具体情境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重新分析,建构用于指导解决问题的新图式,并且这类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需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是一个问题引发学习的过程。[3]课例研究中选取的问题即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结构不良领域,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应该完整体现问题解决的过程,途径即教育理论基础。这也是教师教学分析从经验走向理性的重要依据。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生活化在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运用的课例研究——以高二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例》中,教师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命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生活化教育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教师教学分析中也有所体现:

我注意到教学要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所以课堂上列举了大量事例,但是这些事例过于繁杂,缺乏提炼,而且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教学生活化做的只是表面功夫,仅仅是为了印证课本知识,缺乏对课本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探究,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与理解。这样的哲学教学偏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较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但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节,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隔膜,以致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张力并不能得以体现。而且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教育习惯,偏爱传统的讲授法,不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重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轻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心的体验、感悟和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以及人生观的培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疑释惑,难以和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在两次教学分析中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的起点与依据即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