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论的认识与利用是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点。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的理解和论述,在教育研究中一般指系统化的教育科学知识,是关于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体系,比如具有代表性的著述、表述等,它们可以用来解释一种或者一系列现象。理论作为课例研究的基石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常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理论的学习是进行课例研究的必经之路。没有相应的理论素养,做基础的课例研究只能是肤浅的、空泛的,称不上研究。[12]教师们也发现课例研究虽然立足课堂实践,但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理论思想置于鲜活的教学之中,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教与学,将理论转化运用于个体的教育经验或事件。因此,教师需要对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以及理论的运用有深刻的认识。
(一)理论指导实践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课例研究,有益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活动经验进行有条理的归纳分析和理性的思考与反思,促使教师经常将实践行为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思考,加深对课程改革理念和理论的认识。可见课例研究不仅通过表达实践经验,诠释宏大理论,促进人们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专家的理论研究和教师实践操作之间的藩篱。[13]而且,课例研究比科研课题研究容易些,教师从课例研究做起,容易跨入教育科研的大门。通过与专家、同事的交流和讨论,分享亲自参与、亲身得来的体验、研究及其成效,教师正在逐步成长为真正的实践型研究者。
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不再像从前一样根据经验泛泛而谈,他们认识到,要解决研究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要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需要搜集相关的文献、查阅相关的书籍、了解相关的政策等。教师们认识到这种理论对课例研究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渐渐了解到相关问题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用什么理论来支持自己的研究。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在实现其背后的更大问题的展开,最后再聚焦在课例的选择与展开中。从这一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理论意识正在慢慢形成,教师在课例研究中能够有意识地应用理论,使课例研究更加丰富,研究的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位教师在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时,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寻找到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思想为其研究提供了支持。
有一位体育教师的课例研究过程体现了理论对研究的指导,她说:“首先,根据当前核心素养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体育核心素养——指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质、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选择课例《武术手型和步型》,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研究。其次,教师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方法和哲学家、美学家席勒提出的:‘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提出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提高注意力;其次,可以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提高和巩固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同伴之间相互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体育学科实施游戏化教学,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位体育老师用体育核心素养、杜威的“做中学”等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教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课例,使课例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www.daowen.com)
(二)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课例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中展开的,教师的行为改进是对课例研究的落实。“行为改进”是教师团队有意识地反思教学行动的基本假设以及镶嵌在教学行动背后的深层意义之后采取的行动。这个过程能够帮助教师透过实践来检视自己“相信的理论”与“实践使用的理论”是否一致,并在其中洞察、生成与个人理论有关的深层情境因素,将之带入认知层次,进行个人理论的检视与重新梳理。[14]教师在一个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又在实现其背后的更大问题的展开,旨在谋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比如,有教师针对现实概念教学中存在的死板、生硬等现象,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通过良好的数学概念学习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培养数学学习能力。”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这一课为例开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努力探寻让静止的、感觉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能活起来,让枯燥的概念教学变得不再呆板、乏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运用知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以学为主,合作共生的教学理念。根据多次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教师进行的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课堂的及时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们通过课例研究可以发现,从问题的提出到主题的确定,课例的选择,教学设计、实施与改进,乃至最后的教学反思,都或多或少地做到对相关理论的梳理与运用,教师们有意识地将现代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如运用课程标准理论、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