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例研究核心问题探讨

课例研究核心问题探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终点。研究围绕着问题展开,主要体现在研究目的的指向性。随着课例研究的落实和专家的跟踪指导,教师逐渐认识到问题是课例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应当贯穿于整个课例研究过程。此外,他们对研究问题的作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确定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确定研究问题是进行课例研究的开始。

课例研究核心问题探讨

研究是利用有计划与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终点。研究围绕着问题展开,主要体现在研究目的的指向性。一般刚接触研究的教师虽然知道问题在研究中的地位,但对于研究什么问题会感到纠结,既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值不值得研究。一些教师为了研究而随意选择问题,导致选择的问题不聚焦、不具体、不真实。随着课例研究的落实和专家的跟踪指导,教师逐渐认识到问题是课例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应当贯穿于整个课例研究过程。对研究问题的认识教师们也大多经历了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下面这位老师在选择研究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既然要开展“研究”,肯定就得有“问题”,这个“问题”应该秉着什么样的原则去选?选什么样的“问题”?一个课例研究的“问题”是源自于这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一节课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去提炼出“研究结论”,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答案如果是否定的,研究的问题是不是又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嫌疑?

这些问题表达了教师对研究问题的困惑和不解,很多做课例研究的教师都知道问题对于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当真正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就不知道从哪里去找,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自己选的问题恰不恰当。教师虽然置身问题之中,却不知道问题之所在。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教师在项目研究团队的帮助、学校教研组的讨论以及自身研究的行动中,学会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寻找真问题,例如这位历史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七年级‘高超的青铜冶铸技术’的课例研究”。此外,他们对研究问题的作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确定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一)认识问题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培训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已经认识到作为课例研究核心的研究问题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从问题开始,课例研究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旨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课例研究需要聚焦一个主题。一个明确的主题能够帮助所有参与的教师明确研究的目的、明确研究活动对他们的价值。明确的主题也能够使所有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上来,让参与教师的时间得到有效的使用,也使得有关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9]在对其中一些教师访谈时他们说道:“研究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基本前提,是课例研究的核心、关键,研究问题是从实际的教学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确实与一般直接感知的教学问题存在着差异性,但是研究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未解决的具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从教师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研究问题实际上是教师研究的核心,教师将解决研究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和目的,体现了对研究问题的指向作用的认识。确定研究问题是进行课例研究的开始。在课例研究中,教师对于选择研究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且试图将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炼、概括出来,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很重要,它是研究的起点。问题可以指向一般性的目标,例如“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唤醒”“小组教学对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等问题;问题也可以聚焦于课程材料的更新,例如“用秋千研究钟摆现象”等。课例研究是指教师系统地合作研究课堂中的教与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的综合过程。[10]所以,发现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从课堂教学、从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中去寻找、去提炼。

1.以理论重新认识实践

问题是课例研究的核心,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课例研究,是课例研究有效进行的根本要求。教师一般能够意识到课堂教学实践是课例研究的土壤和研究成果的实验场。在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后,有的教师认识到可以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去观察和认识教学实践,从中发现具有典型性的研究问题。比如下面这位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学中常常是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抽象、模糊、混淆不清、运用困难。这样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困难。如何使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再让师生感到枯燥乏味,真正落实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思考“探究性教学”是否能够促使“静的概念动起来”。因此,教师围绕“体验式教学理论下的概念教学”这个研究问题,选择了《克和千克》作为课例进行研究。可见研究问题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发现并且提炼出研究问题。(www.daowen.com)

2.从困惑中发现问题

教学困惑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也可是教学的难点、重点;可能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可能是目标未较好地达成等,这些困惑都是对教学进行比较初步的反思。教学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思考,但是这还不是问题。对教学困惑进行梳理是发现问题的开始,从困惑到发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有位教师在访谈中,介绍了她是如何对自己的教学困惑进行思考和梳理的。她说:“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类教学现象,学生已经站在‘二楼’了,可以直上‘三楼’,但教师为了让学生从最初的经验出发,非得让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数学教学难道一定要每次都从头开始吗,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否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需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学习内容中去分析、提炼、理解、应用。因此,我将困惑转化为了具体的问题,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经验让学生逐渐认识抽象的数学思想”。这位教师经过思考从教学的困惑中发现了教学课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她选择小学五年级的《质数和合数》教学课例,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三)确定研究主题

课例研究是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问题进行的教学行动研究。一般来说,一个课例研究至少包含一个想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这就是说进行课例研究时需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教师所选的课题要着眼于这一研究主题,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教师自省和行为的改进。为提高研究的有效性,教师要明确结合教学实践中困扰自己的问题或者在课堂中观察到的问题,从中提炼研究主题。教师基于这个主题选择课例;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整个教学进行有意图的设计,并实施教学;再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问题。这个问题是来自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或是对他人的教学的观察、思考所得。有位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高中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这位教师说:“高中文言文教学一味围绕着文言字词与句式,不厌其烦地逐字逐句讲解。在课例研究时,我开始思考应当怎样有效地进行传统经典的文言文教学。同时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过于形式化的现象,缺乏引导学生感悟文学经典的内涵和魅力。我想如果教学时教师注意为学生创设认识感悟文言文内容的情境,这样可以将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丰富起来。这样我选择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意义内涵的情境’作为我课例研究的主题。”

寻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观察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困难;教师自我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和教学困难点的自省;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寻找矛盾点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重新认识的过程。

其次,分析问题现象。教师在对自己的课堂或他人的课堂进行观察时,有时候会感觉满堂都是问题,知道这个教学还有待改进,但是不能说出症结所在。这是因为教学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错综复杂,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要通过课堂观察分析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比如教师通过对教学困惑进行了思考和梳理,认为一个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需要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第三,聚焦问题。在教师厘清教学中的矛盾点和其产生的问题脉络之后,还需要聚焦问题。问题太泛、虚化将导致问题的不具体,不利于教师很好地选择主题和课例,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厘清的这个问题,它是不是真问题,是否只是表象问题。之后要提炼出问题,使问题具体化,寻找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最后还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检验这个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