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合作研讨的课例研究: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策略

合作研讨的课例研究: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策略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例研讨主要是学校层面的努力。[7]即课例研究是由教师合作完成的。这是由课例研究的特征决定的。以上是项目组中教师们集体合作的表现,通过访谈这位教师我们了解到,他们学校开展的建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合作研讨的条件。课例研究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改进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教师集体的课例研讨,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研究氛围。

合作研讨的课例研究: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策略

课例研讨主要是学校层面的努力。课例研讨的主体是学科教师的共同体,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改进以及对课例研究过程的思考等方面。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7]即课例研究是由教师合作完成的。这是由课例研究的特征决定的。课例研究包含着客观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分析,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一方面具有对自身教学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囿于自我观察的视角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教师之间在研究中的合作是保证研究质量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但应当注意的是合作的目的是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目标,教研组等研讨不能代替教师的思考,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课例研究报告中反映的教师们合作研究情况:

学校正在进行以“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在此活动中,语文组以年级为单位,要求老师们在“选课—备课—上课—磨课—上课—研讨”这一过程中,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同研究,共创教学智慧,力争在“删繁就简,一课一得”这一问题上有所收获

我们六年级组的老师回到办公室,打开这本不知翻了多少次的课本,视线定格在第四单元上。第四组“外国名著名篇”中跨越了时空仍然璀璨的作品,犹如巨人的肩膀,可以托起孩子,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这些经典作品里,最动人的要数《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的童话可以说是伴随着孩子们长大的,那漫天的飞雪,微弱的火光,美丽的卷发女孩和她悲惨的命运已经住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稍微一拨动定会荡起涟漪。虽然这是一篇学生早已耳熟能详的童话,但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发现有用的东西,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滋味隽永。对,我们一致同意就选这课!

要上好课首先得深入地解读文本。充分解读了文本,确立了目标,厘清了教学的思路,备好了课,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开始我的第一次试讲,期待着收获,可是事与愿违。课堂上,我调动了自己所有的情绪,声情并茂,可不知怎么了,孩子们的脸上波澜不惊,有的甚至是漠然。课堂中规中矩,死气沉沉,机械问答,“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以上是项目组中教师们集体合作的表现,通过访谈这位教师我们了解到,他们学校开展的建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合作研讨的条件。她提到学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别是一个研修共同体,一个学校一学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教师们合作的流程主要是共同选择课例,共同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分头进行教学实践,所有教师都要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合作研讨,教师们在研究中遇到的阻碍和问题主要是对教学中的研究问题不知该如何解决。经过小组研讨后,教师说对于研究问题经历了从茫然到比较清晰的过程。

从教学实录我们能够发现这位教师及其所在教研组的这一转变过程。

第一次课例:

【学生一片茫然】

师:出示“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问又体会到什么。

生:家庭贫穷。

师:再读第1~4自然段,从哪些地方读出恐惧与社会无情?

理解以下五个重点句子的含义:“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体会到了什么?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体会到了什么?

“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体会到了什么?(www.daowen.com)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为什么?

师总结:好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回过头来再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

对于这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设计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研究问题,她说“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讲解和分析中体会出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可以说小女孩从头冷到脚,从外冷到内,从身体冷到内心!但是,回答我的依然是茫然和沉默。怎么回事?这不是很简单,很好体会的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们又经过了研讨,共同找出原因所在:

在研讨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给课例进行诊断。发现我的课堂内容太多、太杂、太满。老师讲得太多,问题太碎,教学重点不鲜明,难点不能突出,细节无法落实,力求面面俱到,实则学生一无所获。老师对于课文的情节内容分析太多,导致学生机械回答,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本堂课例设计存在的致命缺陷是:教学目标确定得太多、太泛;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混为一谈,不清晰;教学环节处理不当。恍然大悟的我似乎看到了眼前的路:通过创设情境,再造想象,让孩子们走进小女孩的生活,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

课例诊断会后,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再次聚在一起,为课例“做手术”。

在经历了两次教学改进过程之后,教师们对于这一研究清晰了起来,她们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教学片段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孩子们,还记得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吗?(回老家,与小伙伴一起放鞭炮;除夕夜,一家人高高兴兴包饺子、看春晚;忙着收压岁钱红包……)

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提到,改进后的教学“能够从学生的生活来引出话题,用自己的愉快春节和其乐融融与小女孩除夕夜的凄冷孤独形成强烈对比,这样谈话导入,引出课题,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研究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典型性问题,观察参与其他教师的课例研究过程,也是自我研究能力的提升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改进具有启发意义。课例研究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改进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教师集体的课例研讨,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研究氛围。比如下面这位教师所说:

本节课由我们年级才入职的年轻教师王老师执教,我作为我们年级的教研组组长,同时担任王老师的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探讨。本节课我们从最初的设计到上课,修改教学设计,全程一共进行了9次修改研讨。

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比较忙,一次次的教学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改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集体的课例研讨是建立在教师们有共同的目标,有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教师课例研究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