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的内涵及取向是展开课例研究基本立场、基本观念的体现。通过对课例研究基本取向的阐述,我们明确了自身课例研究的基本方向,即基于教学现场展开的课例研究过程。为了形成对课例研究清晰的认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例研究,这里还对课例研究与相关教学及教学研究的概念进行了辨析。
(一)课例研究内涵及取向
1.课例研究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一线教师,他们是课程改革理念和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只有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持续地提高教学质量,将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由此关于课例的研究也日益增加和深入。早期课例研究来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它被日本教师称为“研究课”,意思就是研究的课或课的研究,它包括教师设计教学计划、观察和讨论等内容。因此“课例研究”(Lesson Study),又称“教学研究”或“授业研究”,它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7],是一个“包含大学教授与教师共同计划研究课、实施研究课、讨论和反思研究课、修改研究课并再实施的行动循环。”[8]
当前,研究者们基于我国课例研究的实践提出的关于课例研究的概念界定较多,也有许多不同的视角。
从课例研究的目的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直接目的,将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师教育的手段。如“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9]秉持这类概念的研究者更加关注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关注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所获得的专业成长和研究能力提升,从教师合作性探讨的过程中关注教师的研究行为。另一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将课例研究主要视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日常教学过程。这类课例研究主张将研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教学设计和观察对象的视角来界定课例研究。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10]。
从课例研究的过程看,对课例研究概念的界定主要基于对课例研究活动过程的剖析。如“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典型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教学实践情境为场域、以实践共同体为单位、以专业引领为支撑、以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目的的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研究活动。”[11]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我们认为课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是在教学现场以动态的过程和视角生成的教学研究。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课例研究是以课为载体来研究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研究行动。
2.课例研究取向
我国学者王荣生将课例研究分为两种研究取向,即行动研究取向和理论研究取向。这是基于我国当前课例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的。
行动研究取向指的是“在动态形成过程中来研究课,研究者(包括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直接介入课的形成或改善过程。行动研究注重实践的改善效果,也强调研究过程的价值和意义。”[12]行动研究主要是基于教师教学实施现场展开的,教师本人作为教学以及教学研究的主体,通过课例研究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发展,研究就蕴含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教学行动中。(www.daowen.com)
理论研究取向指的是“对已完成的课进行研究,包括教学现场、教学录像和教学前后所整理的书面文本,如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实录、学生作业等。”[13]理论研究取向的课例研究,主要是来自以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等研究者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主要是为了证明、分析和改进理论进行的,教师是教学案例的提供者,是观察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获得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
从以上行动研究取向以及理论研究取向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二者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首先是课例的区别。行动研究取向的课例研究中,课例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一边研究一边上课,在课的生成和改进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说这样的课例研究过程是在教学现场动态生成的。理论研究取向的课例研究中,研究的课例主要是以已有素材为基础进行的研究,是上课或教学的人和研究的人不是同一个主体,多是对其他人上的课进行的研究。第二,参与研究的主体不同。在行动研究取向的课例研究中,研究者包括大学的课例研究专家、教师,也包括一线教师。课例研究是由二者共同进行的研究过程,体现出二者相互合作的过程。理论研究取向的主体主要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即大学教师或专业研究者。第三,研究的目的不同。行动取向的课例研究倾向于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行动,实现教学实践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师自身参与课例研究的过程。理论研究取向的课例研究,其研究更多地倾向于以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理论的验证、改进、完善。
基于以上对两种课例研究取向的分析,项目研究团队确定对重庆市渝中区的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所进行的课例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取向,即基于教学现场的行动取向。首先,我们重视课例研究对改进教学实践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意识的作用,关注教师在整个课例研究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其次,关注项目研究团队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合作,以研究共同体的形式进行研究,由专业研究者为教师提供课例研究理论及实践的相关指导。第三,关注课例研究的行动过程,旨在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课例研究。这是基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考虑的。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1.课例研究与案例研究
课例研究与案例研究存在一定的区别,课例研究中的课例与案例研究中的案例是有区别的。课例是教学实录,而案例则体现出对课例的加工,要在案例的叙述中体现相关的理论分析。课例研究倾向于对课的改进和提升,案例研究倾向于对问题的叙述和体现。课例研究是在课的形成和改进中解决研究问题,案例研究是以一个或几个案例为对象进行的观察和分析,倾向于理论的研究过程。
2.课例研究与教学设计
课例研究与教学设计不同,课例研究包括教学设计,但课例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是研究性的,要围绕研究问题解决进行设计。课例研究是以教学设计来体现运用相关理论设计问题解决措施预设的一个关键步骤。这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研究者的研究假设和理论。但课例研究不等于教学设计,课例研究关注教学实践的效果,只有从教学实践中才能看到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改善。而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关注从教学导入到课堂小结的整个过程,而不只是围绕研究问题。“课例更注重研究问题的典型性和研究策略的适切性。课例研究是发展性和生成性的研究,而不是教师预设的教案”。[14]
3.课例研究与听评课、磨课
听评课和磨课存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是我国传统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听评课和磨课更多地倾向于对课本身的关注。听评课活动主要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个方面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磨课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次的上课,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一节示范性的课程。这些教学研究活动与我们所进行的课例研究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研究。“课例研究要点不在课例,而在研究。之所以是研究,关键是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15]。课例研究关注通过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来改进教学,课例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课。而听评课和磨课都没有具体的较为集中的所要研究的问题,也不能体现对教学的研究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