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主权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分析

主权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是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李建军指出,“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全球汇率制度安排推进了美元国际化,货币区域性制度安排推进了欧元国际化,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政策推进了日元国际化。鲁政委归纳了三类主权货币国际化推进方式:英镑和美元的强权推进;德国马克的区域一体化推进;日元的国内金融改革推进。杨虹认为,日元国际化所受外部压力及其代价与其他国际货币迥然不同。

主权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分析

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是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李建军(2003)指出,“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全球汇率制度安排推进了美元国际化,货币区域性制度安排推进了欧元国际化,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政策推进了日元国际化。鲁政委(2009)归纳了三类主权货币国际化推进方式:(1)英镑和美元的强权推进;(2)德国马克的区域一体化推进;(3)日元的国内金融改革推进。

邵鹏斌(2009)认为美国经济实力是美元国际化的基础,维护美国利益是美元国际化的动力,贸易输出是美元国际化的手段,欧洲市场化是美元国际化的外部动能。杨虹(2009)指出,“布雷顿森林协议”是美元国际化的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使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以及等同黄金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仍能借助美国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秦月星(2010)认为国际化货币具有“网络外部性”,未来美元的核心地位不会根本逆转,美元汇率不会无序贬值。(www.daowen.com)

徐奇渊、李婧(2008)认为:(1)日元在长期升值下推进国际化;(2)日元长期升值导致资本大量输出及本土“产业空心化”,削弱日本在国际分工体系的优势地位;(3)日本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初级产品,出口企业为避免汇率风险只得出口以美元计价的产品,使日元未能成为日本外贸的主要结算货币。潘英丽(2009)认为:(1)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增强,但政治和军事上仍是美国附庸的事实,让亚洲其他国家不可能放弃盯住美元而转为盯住日元。事实上的“美元区”还使得日本无法推进日元国际计价与结算。(2)“广场协议”前美国利用“日元—美元委员会”推进日本金融市场开放和日元国际化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阴谋,其战略意图是美国在日元升值期通过金融资本投资攫取日本经济增长的成果。(3)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迫使日本企业赴海外投资,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及“出口导向型”国家挤占日本国际市场份额,使得日本产业和经济结构未能成功升级和转型,日元国际化缺乏支撑力量。(4)由于日本的银行制度和终身雇佣制度无法为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金融、技术和用工支持,日本未能在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找到新的国际分工位置,“经济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5)日本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不足、货币市场工具创新和流动性不足,限制了日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运用。日本忽视交易市场建设,国债等金融产品市场流动性差。杨虹(2009)认为,日元国际化所受外部压力及其代价与其他国际货币迥然不同。鲁政委(2009)认为,日元国际化既无法借助于强权,也无法获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助力,只能依靠自身金融市场改革发展来推进。尹栾玉(2010)认为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如下:(1)外贸实体基础薄弱,使得日元在外贸过程中未能成为主要结算货币;(2)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3)日本央行调控日元汇率的能力缺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