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看书不敏感。为什么大家不知道书的重点在哪儿,或者不知道层次是什么?因为你根本没有注重递进关系。
一般来说,一本书会先解释大范围的问题,接下来探究一个细节,再接下来会深入研究和剖析它背后的含义。
上面这句话里有很多表示递进关系的词。如果你仔细分析,就能看到内容的层层递进,越挖越深,这就是递进的结构。
当你能够在一本书中读到这种递进的结构,读到它在不断往里边延伸的这种感觉的时候,每一个递进的点都需要记下来,否则的话就容易错过要点。一环扣一环,你少了一环就连不上了。
关于这一点,我感触比较深的是《世界观》一书,《世界观》这本书真的是层层递进的。
作者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铺垫,会首先和读者说世界观绝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世界观是一个完整的拼图。亚里士多德要解释这个世界,他所肩负的责任很重大。(www.daowen.com)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论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形成完整的拼图。为什么我们会接受这个观点却反对那个观点?这里的答案叫“融贯”。“融贯”一方面是个人的融贯,另一方面是集体主义的融贯。
《世界观》那本书里写道,很多人有时候接受一个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是科学的,而是因为它可以跟我们以往的认知关联起来,形成整体。它跟我以往的认知不矛盾,所以我接受它。这就是自我的融贯。还有人接受一些观点是因为那些观点跟社会上大家的认知是一致的。这就是集体的融贯。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很容易导致偏见。《世界观》一开始论述了亚里士多德是怎么构造整个人类的世界观的,论述完这件事后就开始叙述人类如何走向科学。从托勒密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第谷,从开普勒到伽利略,然后伽利略启发牛顿,之后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再到量子力学,全书的内容层层递进。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深入。
所以,如果你在讲这本书的时候,不想讲第谷,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不是第谷提供了全套的观测结果,开普勒就无法提出他的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开普勒没有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牛顿就不可能去算椭圆形上面的运动周期。它一定是一步步递进的。
所以当你在一本书里读到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里的内容一定是这本书的精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