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和创业有点像,你总得有自己的秘密。一家公司如果没有秘密,肯定赚不到钱。你做的事别人都能做,别人干吗在你这儿花钱。
比如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这些人,他们的秘密就是特别会表演,他们能表演得精彩绝伦。所以直到今天,我们听单田芳的评书,都觉得挺好听的。别人难道不能讲他的讲稿吗?当然可以。把他的讲稿扒过来,你照着说不就完了吗?但问题是你没有他的那种表现力。
有的人说我面无表情,我就不需要那么使劲。比如梁文道,你能说梁文道讲书像单田芳一样吗?不能。他就是淡淡的,但是你依然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呢?他能在内容深度上“碾压”你。他在准备内容的过程当中,延伸出了很多的知识点,他理解文本的深刻程度比听众高得多。
某种程度上说,受众是需要被“碾压”的。“连我都‘碾压’不了,我干吗要听你讲?”所以,要么你的表现力技高一筹,要么你的内容道高一丈,要么你的见解、思维方式别出心裁。
比如,为什么会有新闻评论员呢?他们是靠逻辑思维体系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人缺乏批判性思维,他们没有在脑中建立一个逻辑体系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事情。
另外,你讲的东西是不是有人听,它一定是分层次的。只不过有的人讲的内容有更多的人愿意听,有的人讲的内容有更少的人愿意听。
最重要的事情是,每个人的能力是变化的。就算你开始讲得不好,慢慢地你也会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越讲越有趣,越讲越有自信,知道的事也会越来越多,你的受众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多。(www.daowen.com)
用一种“将然”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人的发展,很多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是梁漱溟先生常说的话。它是一种趋势,它是一种变化。所以,不要抱怨自己讲的书没人听,或者自己讲的书让别人觉得很糟糕,而要找到自己的市场,慢慢讲,坚持讲,讲着讲着,你会发现听众出现了。
我一开始以为“樊登读书”是为解决企业家的问题,企业家没时间读书,所以我们给他们讲书。后来我慢慢发现我们的受众中有很多知识分子,甚至还有院士听我们讲书。为什么呢?一是他们永远有一颗不断获取知识的心,二是有些知识正好是他们的盲区。
有一个书友,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统计学教授,在统计学领域是非常厉害的。他在学校里表现得好,后来就被提拔为系主任。当上系主任以后,他发现自己压力非常大。因为他承担了一些管理的工作。但这些工作,他过去没有接触过,很要命的一点是,越是这种专业的学者,越相信隔行如隔山——“这个领域我没学过,我肯定不行”。另外,他还认为,他如果想学会,得上几年MBA课程。
所以他就下定决心干脆自己别去了解了,也别当什么领导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可能是别人送给他一张“樊登读书”的卡。他听了听平台上和沟通、团队建设有关的书,听完以后特别兴奋。他发现,做管理主要是要掌握几个要点。本来觉得门槛特别高的领域,通过读一本书或者听一本书就进入了该领域,他觉得特别棒。
因此,我们不需要替受众操心,他们会慢慢地出现。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分享变成一种习惯,鼓励身边的人。有时候,在开讲之前,我会跟我儿子在散步的时候讲给他听。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多讲一遍给他听听,顺便检验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熟悉程度,一边走路一边讲,这就是练习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