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播出的《丝绸之路》每期20分钟至60分钟不等,长短不一,当时还无法做到定时连续播出一部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开始播出的《话说长江》则选择了每周日晚上19:45播出,跨度半年,收视率达到40%。[8]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栏目纪录片已经成为各级电视台不可缺少的栏目组成部分。从频道的长期效益与战略发展的角度,纪录片也是可以提升各家电视媒体自身的美誉度、频道品牌影响力的的标志性节目。
根据各个时段收视规律的差异等诸因素,可以将一天的播出时间做一个九个时段的划分。早间时段(6-8时)、上午时段(8-12时)、午间时段(12-13时)、下午时段(13-17时)、傍晚时段(17-19时)、晚间黄金时段(19-22时)、夜间时段(22-24时)、深夜时段(0-2时)、凌晨时段(2-6时)。一周的播出时间做工作日时段(周一至周五)和周末时段(周六、周日)的区分。在汇总了全国电视台近五十多个非专业频道的纪录片播出时段资料样本之后,通过分析整体时段布局特点,可以对栏目纪录片播出时段的整体状况及时段规律作出如下概述:
1.汇编类纪录片的播出时段主要集中在夜间时段和深夜时段,播出的汇编类纪录片主要包括科教纪录片和汇编历史纪录片,有海外购买和自制两类,海外购买的纪录片大多经了二度创作,如CCTV-1《见证》的部分系列纪录片,从探索频道、国家地理等海外电视机构购买的《神奇的地球》、《传奇》等节目在多家省级卫视联播,并在科教频道以首播或重播节目的形式出现。就节目成本而言,多家电视台整体购买或者处于节目交换网中的海外科教类纪录片节目成本比较低,片源相对充足而采取日播的方式。汇编类纪录片安置在晚间就寝的时段,其合理性在于:由于将收视主体定位在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中青年观众(以男性为主),受众往往追求具有知识含量的电视节目,普遍具有历史情怀,这部分受众作息时间比较晚,而海外科教节目以其独特的科学视角与科学精神,能够争取固定受众,有一定的收视空间。
《见证》栏目播出的《时间的重量》系列,主持人就提出过“子夜时分,共同见证”强调时段辨识度口号,随着中央电视台夜间时段价值的拓展,自2010年6月开始深夜时段(0:15)播出的《见证》栏目,调整为上午时段(6:30)。随后,《见证·发现之旅》经过改版又由6:30被调整为8:30分播出。
表1 2010年中央电视台四档纪录片栏目播出时段
在当前电视媒介环境下,综艺娱乐节目与电视剧成为收视率主要构成部分,非专业频道之中的纪录片栏目除了面临着诸如资金投入产出、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等一系列自身发展的问题之外,其在非专业频道尤其是综合频道中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时段份额不断萎缩。
随着电视节目的新形态、新元素不断推陈出新,纪录片在电视节目体系中的形态特征也越来越模糊,央视栏目定位中只有《见证》系列栏目、《探索·发现》等极少数的几档栏目被明确冠以纪录片属性。很多新型栏目混合了访谈、纪实、新闻、文献、演播室等多种元素,基本都是以主题特征进行分类,传统意义上“纪录片栏目”的界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分化。
2.纪实类纪录片的播出时段相比较汇编历史纪录片,整体来讲更接近于传统认识上的“黄金时段”,很多放在介于晚间黄金时段与夜间时段的22点左右。对于纪实类纪录片而言,对资金、人员、时间上的要求相对较高,很多栏目受片源、周期的制约采取周播的形式,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纪事》栏目(后又重新改版为《百姓故事》于CCTV-1播出)、体育频道的《体育人间》栏目、上海东方卫视的《东方全纪录》(已停播)栏目等,这些纪实类纪录片栏目题材类别各异,比较注重与频道主题的对应性。时段安置紧跟家庭集体收视性质较强的电视剧、娱乐节目之后,充分考虑了受众的作息习惯、收视心理等因素,该时段个人支配的时间充裕,不会影响集体收视,观众收视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主题相对严肃、节奏缓和的纪录片节目,具有较强的时段针对性与受众针对性。
《2009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通过近十年频道扩张、制作规模扩大、广告市场的推波助澜,以及各电视机构加大以收视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核力度等综合力量作用下,中国电视领域逐步呈现出以电视剧、综艺娱乐和新闻为三大支柱的节目形态竞争格局,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逐步被边缘化。”[9]纪录片栏目除了少量还保留在综合频道之中,已经整体性转移到科教类频道之中。从1999年开始,电视频道逐步扩张,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开播是科教节目频道专业化的重要标志。2002年1月1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Documentary Channel)成立,各家电视台也随之纷纷成立科教频道。专业的纪录片频道与科教频道数量大大增加,成为栏目纪录片播出的主要平台。
3.部分精品系列纪录片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以《再说长江》、《故宫》、《新丝绸之路》、《香港十年》、《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投入大、制作精良的系列纪录片放在通常播出的晚间黄金时段播。
表2 部分精品纪录片播出时段(www.daowen.com)
晚间黄金时段的纪录片节目往往题材重大、精品意识较强、创作态度严谨,通常是以特别节目或者系列节目的形式播出的。多部重点投入的纪录片播出之后很快造就收视热潮,多轮多频道重播,引发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日常播出的纪录片栏目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系列纪录片社会影响力势头不减,传播主流社会价值,展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究其自身的原因,这部分精品纪录片作品往往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努力拓展主题和内容的表现形式并有所创新。不仅如此,创作者还能够考虑全球共同语境的前提,克服以往纪录片容易出现的传播局限性,具备可贵的时代精神与当代视角。
由于电视受众的多层次性与多极化差异,面对同质化的娱乐节目与影视剧,通过对纪录片栏目的播出时段进行科学的协调与实施,能够使得一定的收视流转向纪录片。纪录片栏目的时段选择应当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播出效果。作为一种独特的时段编排理念与对抗策略,纪录片可以作为与其他节目形态争夺收视率的手段,也并不缺少这样的案例。
各家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竞争厮杀激烈,即便有品质上乘的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也无法保证每次播出周期(季)都在众多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中胜出。以电视剧为例,通常一部电视剧需要占用一个月的晚间“黄金时间”(工作日时段)播出,若某部电视剧收视率一旦低迷,往往至少会持续一个播出周期(一个月左右)。对于多数在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之后,夜间时段播出的纪录片来讲,收视竞争的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延长热播电视剧高收视率走向,又可以保证在电视剧收视率低迷的情况下,避免整个晚间收视的全面溃败。
“黄金时段”并不是绝对的,纪录片栏目通过时段配置的优化,发掘时段潜力,完全能够在合理的时段份额切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所谓的“非黄金时段”也能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央视新闻频道的《纪事》曾经是最有影响力的纪录片栏目之一,选择在午间时段(周日11:10)播出,这是一个介于上午和午间之间,在12点这一整点的《午间新闻》之前的时段,《纪事》正是利用纪录片对新闻题材深度表达的优势,并依靠前后节目的关联性取胜的。《纪事》栏目宗旨与频道主题紧密相连,与相邻的《午间新闻》实现系统性互相拉动,作为新闻频道唯一的纪录片栏目,《纪事》通过前后节目的组合配置,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时段的界限,在整体时段布局中找到了自己的合理位置。
树立精品意识,好节目才有好时段。节目质量与节目编排有直接关系,只有好节目才谈得上时段编排的问题,才能掌握时段编排的主动权。纪录片栏目的品牌建设与时段规划二者密切相关,注重自身的品牌效益,品牌化建设是纪录片栏目立足于非专业频道尤其是综合频道的关键。2001年7月9日开播的《探索·发现》,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一个品牌,栏目较强的品牌意识、节目质量的高水准,使其在CCTV-10的黄金时间或者“次黄金时间”播出立住了脚跟,在其他频道重播率高,赢得了稳固的观众群。
专业频道的设立让纪录片获得了相对畅通的播出渠道和固定的播出平台,栏目纪录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电视娱乐节目面前,纪录片在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方面无疑有着天然的弱势,收视率不应该是决定节目时段的唯一的依据。精良的纪录片往往是各家电视台创立品牌、树立形象的关键,也是电视台综合实力的象征。精品节目可以改变观众收视习惯,培养忠实的受众群。精品的前提是各方面的投入,纪录片栏目需要各家电视有物力、人力投入的决心,需要给予一部分观众忠诚度较高的纪录片栏目培养受众的耐心。
纪录片在努力拓展适合自身发展的播出时段、培养固定受众群的同时,也需要合理的时段支持。《故宫》、《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香港十年》、《公司的力量》等系列纪录片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品质之外,晚间黄金时段的支持也成为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精品纪录片需要合理时段的支持才能够产生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再说长江》播出时段的编排过程中,为了避免与第18届世界杯足球比赛收视高峰“撞车”,及时调整了播出时间。为了推介精品纪录片,还出现频道品牌栏目让位于系列纪录片播出的情况,2010年9月播出十集《公司的力量》,占用的时段正是《经济半小时》的播出时间。
好的节目,要有好的推介。良好而科学的编排需要宣传包装作保障,纪录片应当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节目播出与宣传包装才能相得益彰。《再说长江》开播前便确定具体的形象宣传策略,通过多频次的节目预告突出作品的个性色彩,并举办了特别节目《以长江的名义》的主题晚会,采取了相关节目的配套宣传体系等多种宣传包装方式。正是这种打造热点的节目编排原则,引发了收视焦点“长江热”,获得了较高的观众关注度。
北京奥运期间,以北京奥运题材和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主题的几部纪录片在央视多个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赛事之前,CCTV奥运频道先后推出的6集文献纪录片《奠基:老一辈革命家与新中国体育》、10集纪录片《我们的奥林匹克》,CCTV-7推出大型纪录片系列《平安奥运》,赛事之后CCTV新闻频道在奥运闭幕的第二天(2008年8月25日)推出的纪录片《一个城市的十六天奥运记忆》、《超越》也开始播出。栏目纪录片不仅需要一个合理科学的,尊重受众观看习惯的时段编排,也需要一个可以充分体现节目编排思路的宣传包装系统。
时段编排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与整体节目管理与播出策略密不可分,时段编排作为影响纪录片栏目发展的重要因素理应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不同类型的纪录片栏目,其受众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是不同的,最佳时段也是不同的,只有通过具体分析,真正地了解纪录片的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细致地规划,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争取频道生存空间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