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时代的阿伦·雷乃曾是法国高等电影学院(IDHEC)剪辑专业的学生,做过阿涅丝·瓦尔达的《短岬村》等近二十部影片的剪辑工作。阿伦·雷乃对剪辑时空的关注是独特的,看似随意而游刃有余的时空转换显示出对时空逻辑驾驭能力的直觉与自信,他善于利用摄影机本身的运动构成剪辑过程中镜头画面的内在关系,这些在早期的纪录短片中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实验。
艺术作品纪录片主要是以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品作为表现对象,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这类影片普遍带有较强实验性质。例如,在《雕塑也会死亡》中,阿伦·雷乃试图使用灯光将雕塑激活,上下镜头之间的图形、节奏和时空关系有着密切的对应,也有研究者将艺术品纪录片和20世纪30年代的先锋电影运动做整体性的论述。
阿伦·雷乃电影的结构一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并且也注重这种结构形式感的维护,独特的时空建构成为重要的形式要素。《夜与雾》不是单纯的时空平行并置,而是通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交叉渗透,找到了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情感的内容表达形式。
现实时空部分是彩色的。在现实时空部分中,镜头随着解说词缓慢地四处移动,细致地展示空无一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从密布的电网、废墟的缝隙一直到火化炉及墙壁的印痕。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空间变成了不确定的、具有延伸感的空间,过去时间是在现在的空间存在中显示的,空间逐渐转换为了流动的时间,完整呈现了过去时空,其中包括大面积的屠杀、刑具下的白骨与死尸、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与身体产品(比如人发毛毯、人体脂肪肥皂)。现实时间和过去空间作为分离的存在又重新编织,现在和过去的时空单位被复杂而巧妙地组合起来,相互交织形成了隐喻关系。(www.daowen.com)
历史时空部分是黑白的。过去时空的影像来自于各种新闻纪录片和内部资料,素材价值的超越性在于导演对潜在力量关系的发现,对影像的价值不断进行重估,挖掘出新的意义。最初的创作者已经无法决定素材的意义了,里芬斯塔尔于1934年完成的《意志的胜利》本来是为了满足发动战争及确立战争正当性而拍摄,在影片中被重新使用,导演通过画外音对素材进行限定性剪辑。
巧妙的时空转接,时空的色彩对比带来了直接的情感关系。色彩的对比带有修辞性质但并不是强烈的,而是不易觉察的,白天/彩色——夜晚/黑白景象——历史时空/黑白素材。白天展示的是现实,夜晚展示的历史。《摄影简史》中说:“单色带来则是洞察,是纯化过的现实的幻象;或者说,它让摄影师们从全色那充满矛盾的丰富中解脱出来。”[23]相比时空,色彩更深刻、更隐蔽地发挥了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