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时空结构方式及其在影片叙事中的应用

时空结构方式及其在影片叙事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类时空结构方式不改变现实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保持原始时空的完整性,不使用因果颠倒的时间线索解释事件,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时空真实感。影片的时空结构通过农历节气秋分、中秋、霜降的字幕将一年的记录时空分割压缩为四段来表示时间的挪移与事件的持续。实际上,解放时空观念与真实性原则并不矛盾,时空的真实性并不应该是叙事结构的桎梏。

时空结构方式及其在影片叙事中的应用

时空结构的方式影响着纪录片叙事的整体走向,时空的表现样式和表述功能直接关联着纪录片的深层结构。相对于虚构类作品,纪录片叙事时空的自由转换是受限制的。叙事时空的非虚构性并不意味着纪录片时空的轴线只能按照现实时空单一地运行,纪录片的叙事时空同样是自由灵活、丰富多样、可编排的。

首先,拍摄素材的时空内容与作品的时空内容之间是不等同的,编导需要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重塑时空关系,进而阐释和深化主题。有一类时空结构方式不改变现实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保持原始时空的完整性,不使用因果颠倒的时间线索解释事件,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时空真实感。压缩线性时空的转换方式是多样的,除了通过“零度剪辑”的时空压缩,常见的还有通过字幕确指某一时间的方式进行时空压缩。陈为军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把镜头对准一个农家小院里的艾滋病之家,通过一年的时间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影片的时空结构通过农历节气秋分、中秋、霜降的字幕将一年的记录时空分割压缩为四段来表示时间的挪移与事件的持续。时空压缩转换讲究的是自然合理,不露痕迹,相对而言时空变化幅度小。

康健宁、高国栋合作的《沙与海》采用双线结构方式,交叉剪辑内蒙古与宁夏交界处沙漠边缘的牧民刘泽远和辽东半岛上一个孤岛的渔民刘丕成两家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作品显示出编导驾轻就熟的构建情节与转换时空的能力,这种独特的时空结构和对称的人物形象,并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并行结构,因为结构本身便充满了意味和暗示。

相对于外在时空结构的多样变化,隐蔽的内部时空转换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和延伸。《三节草》是由两条时空线索构成的,一条是自述体形式的主人公肖淑明回忆形成的回想时空,内容是她曲折传奇的身世和人生经历。另一条是现实生活时空,主要围绕主人公试图让孙女拉珠去成都工作的事件展开的。由于两条时空线索的转换通过运用人物叙事内视点来进行转换,这种转化方式对观众而言不易觉察,时间流程与空间布局的纵横交错,收放自如,转换自然,不落痕迹。还可以根据回想时间的不同,出现第一时间、第二时间多条回想时空并置线索形式。(www.daowen.com)

《见证》栏目推出的《时间的重量》系列纪录片,提出“以时间为坐标,以变迁为焦点”的口号,通过重回记录现场,重访《龙脊》、《阴阳》、《神鹿呀,神鹿》、《沙与海》、《最后的山神》、《背篓电影院》、《百里峡船工》、《三节草》、《最后的马帮》、《德兴坊》、《尼玛和小敏》等纪录片中的拍摄对象,将时空由当前转向往昔,时空转化上采用今——昔——今的形式,不同的人生场景离合交错构成了对比的态势。

“剪出戏来”,通过剪辑赋予看似平淡无奇的素材以戏剧性,已经成为一部分纪录片编导剪辑的“金科玉律”。闪回、分剪、对列、短切这些故事片常用的剪辑手法,在当前纪录片创作中开始大量使用,传统的剪辑观念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际上,解放时空观念与真实性原则并不矛盾,时空的真实性并不应该是叙事结构的桎梏。纪录片创作者应该努力探寻多元化时空结构形式,注重时空运用的技巧,增强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更多地开拓符合纪录片创作规律的时空表现形式。例如,创作者可以调动多种时空形式结构影片,用大幅度时空转换的蒙太奇手法布置悬念。同时,叙事的时空结构应该为表述的主题服务,有助于纪录片内容的意义表达,而不是刻意去进行时空形式的编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