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分享培养创造力培养方法的请求,1997年中美教育研讨会(China/US Conference on Education)执行管理委员会的一部分教育家建议设立“全球交互式学习中心(GILC)”,这样中国和美国的中学生能共同参与创造力问题解决小组。然而,我们得到的答案却是这一提议不可能实现!学生们不会对此感兴趣,因为他们太在意考试。父母也不会感兴趣,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价值所在。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坚持下来。我们从美国的8个州招募了46名学生,他们同26名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中国学生一起合作。在本次为期10天的项目(包括参观文化和历史遗迹)中,如何利用多元智能框架(见图16、图17)培养问题解决技巧成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更重要的是,许多中国学生认为这是他们中学阶段最激动人心的学习经历。许多美国学生也这样认为,不过原因或许会有所不同。在本次项目期间,两位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教育家几乎每天都来中心参观,观察整个过程。他们很激动,坚信这种教育模式是完成学校改革的重要途径。
图16.中美学生在全球交互式学习中心(GILC)建造自己的问题模型
图17.中美学生在全球交互式学习中心(GILC)构建的问题视觉模型
之后,我又去了几次北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三年后,中国的DISCOVER项目终于诞生了。该研发项目由教育部和主要专业协会的领导牵头,由北京教育学院的专业教师团队指导。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启动,是因为它符合总体学校改革的方向,即重视创造力培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总体规划包括:教师、访问学者交换,学生交换,会议和由中心团队提供的职员培训项目。500多所学校参与其中,教育家们正在寻找多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在“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传统社会中实施多元智能和问题解决活动。实际上,山东省的有关领导已运用问题连续统一体对某些学校的入学考试进行了修改。(www.daowen.com)
在我看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多元智能的DISCOVER方法之所以会被中国大陆接受,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强调将学科知识与创造力培养相结合。要想回顾这些想法,请参见本章4.2.3和4.2.4。在去年的国际会议中,我参与了一个特殊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给出了一些使用DISCOVER问题连续体的例子。各个教育阶段和各个学科的中国教师都在将五种问题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学。我听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将重要学术内容的学习与多元智能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在一起的例子,这些例子都非常出色,而且效果显著。我建议,我们将这些例子搜集起来,翻译成英文,然后发表,以帮助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教育工作者设计出更有效、内容更丰富的问题解决方案。
美国教育工作者的问题在于他们太过注重创造过程,从而忘记了内容对创造力培养也同样重要。显然,单纯的信息记忆并不能促进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了解事物,并以创新的方式运用这些知识就是创造力的真谛所在。这里有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深入探索文化差异,就会发现不同文化和社会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我看来,中美教育只存在度的差异,而不存在质的差异。例如,整体来看,美国教育工作者也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只不过他们的程度要轻一些。同样,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并非不关注学习过程,他们只是没有美国教师那么关注罢了;美国教师也并不是不关注重要内容的教学,他们只是不如中国教师那么注重,或许也没有中国教师那么精通。然而,如果我们对单个教师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一些中国教师还没有某些美国教师重视应试教育,某些美国教师比中国教师还注重内容教学,一些中国教师比某些美国教师更善于设计过程!在我看来,教育改革的“底线”就是东方和西方可以相互学习,我们都是大同小异的人类,关注文化差异的倾向掩盖了宝贵的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