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作原创节奏合奏:步骤指南和技巧

制作原创节奏合奏:步骤指南和技巧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一个学生通过改变纸筒里的材料对各种类似于沙锤的声音进行探索。一名学生发明了一种多功能乐器,通过拉橡皮筋、摇动纸筒里的回形针和往吸管里吹气就能发出三种不同的声音(图4c)。每个小组用自己的乐器创作出了节奏合奏。

制作原创节奏合奏:步骤指南和技巧

节奏是不同时值声音和休止间的连接;节奏的产生不需要任何特殊技巧。那些能够通过拍手、敲击和协调物品发出声音的人就能创作出原创节奏。节奏片段是一系列节奏动机(rhythmic motive)。通过简单动机的组合,掌握好时间及进入的顺序,你甚至可能创作出一首宏大的曲目。音乐最基本的概念是:它的结构至少包括前奏和结尾,较好的结构还包含中段,在该阶段开始部分慢慢进入发展阶段。请记住:结构感也存在于自由音乐框架中(如例1),在该框架中原创片段能由非音乐画面设定(如故事)。另一方面,目前的任务要求学生从纯音调层面思考一个合适的开端和结尾。2001年秋天,37名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参与了以下活动。

热身阶段:学生们观看了由中学生和大学生在艺术节演奏的节奏合奏(rhythm ensemble)视频。[2]该节奏合奏包含由原创乐器(如喇叭、鼓和木琴)演奏的简单节奏模式组合,这些乐器是表演者们自己搜集大小各异的竹子制作而成。本次视频演示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自行创作的欲望;学生们自发地为视频演示喝彩,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开端。

活动1:六到七名学生一组。我们为学生们准备了两米长的纸筒(看起来像竹子),鼓励他们创造自己想要演奏的乐器。除了这些纸筒外,我们还准备了许多物品供学生使用:钉子、回形针、筷子橡皮筋塑料吸管、塑料绳、橡胶气球、牛皮纸胶带、透明胶带、锡箔纸、保鲜膜、蜡纸、米粒、红豆、裁纸刀和剪纸刀。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向学生展示了用这些材料制成的乐器样品。学生们一边对不同材料的用法进行各种探索,一边同小组成员进行思想交流。例如,一个学生通过改变纸筒里的材料(如回形针、米粒)对各种类似于沙锤的声音进行探索。许多学生用气球和纸筒制作出了与鼓类似的乐器。学生在长度各异的纸筒一端蒙上牛皮纸胶带,在另一端蒙上气球材料(见图4a),通过对纸筒长度的控制制作出了各种音阶的乐器。也有学生在纸筒表面放了许多粗短钉,然后用筷子在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行摩擦,从而制成了一种锯琴(图4b)。一名学生发明了一种多功能乐器,通过拉橡皮筋、摇动纸筒里的回形针和往吸管里吹气就能发出三种不同的声音(图4c)。在创造出新颖乐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大多数学生都试图制作不止一种乐器。

图4.利用纸筒制作的原创乐器示例:(a)各种音高的鼓,(b)锯琴,(c)多功能乐器。

该照片由Y.Aoyagi提供。

活动2:乐器制作完成后,我们再次向学生展示了之前提到过的竹制乐器合奏。(www.daowen.com)

这一次,学生们通过拟声或节奏记忆法辨认出了合奏中的不同节奏模式,老师(第一作者)用图表对这些节奏模式进行了描绘。同时,学生们还描述了曲子是如何开始如何结束的,为他们构思自己的曲调做好了准备。每个小组用自己的乐器创作出了节奏合奏。我们鼓励学生对不同乐器的多种节奏模式进行探索,这样就能决定哪种乐器的声音更适合哪种模式。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思考怎样紧凑地安排音乐顺序(如前奏、发展和结尾)。学生的评论表达了他们在该活动中的挣扎、努力和感受。这些评论由一位负责观察该班级的在职教师记录。“我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乐器制作上,以至于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节奏。我们挣扎到了最后一分钟。”“我们想要努力创作一个音阶,但是失败了,无路可走。但是,我们仍然打起精神,不断尝试各种想法……我很享受创作节奏的过程。也许,这就是为何当我们的讨论面临绝境时我仍乐在其中的原因。”尽管留给小组讨论的时间非常有限,最后学生们还是创作出了自己的乐曲,并进行了练习。

表演和评估:在每个小组进行表演之前,学生们向观众介绍了自己乐器的声音。每个小组表演一次,然后由观众进行评论。小组表演展示了学生们在探索组合乐曲结构可能性上作出的集体努力。之前提到的在职教师,也就是我们的观察人员,描述了她的印象:“贯穿一首曲子的微妙音调让整首曲子产生了连贯性。突然出现的音调制造的效果非常明显。不经意间创作出的神秘音阶听起来就像民族音乐。每首乐曲的‘结构性特征’描绘了小组一致同意的音乐画面。用原创乐器进行音乐创作拓展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看法。这一次特殊的经历会帮助学生接受,甚至享受,现代艺术和世界民族音乐中不甚熟悉的声音。”

后记:节奏模式的创作不需要过多的运动协调或声乐技巧,这或许是大众群体进入音乐世界最可行的渠道。创作一首节奏合奏曲目(活动2)稍微复杂一点,因为需要把多种节奏模式调整成一种特殊结构。结构性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结构模式差异本身的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其对乐器组合音色、力度和音高可能性的思考。乐器和节奏模式的拟合度及结构的连贯性成为激发学生聚合性思维的约束。总的来说,最好为每个小组提供与他人分享半成品的时间,如此一来,观众的评论才能融入最终作品(Takasu,出版中)。如同在乐器制作过程(活动1)中观察到的一样,一个小组的表演会受到其他作品的启发,从而得到改善。一名学生的评论就证实了这种可能性:“在聆听其他小组的作品时,我常常在想‘哇,真有趣’。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呢?小组表演中五花八门的节奏、乐器和节奏模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对非音乐专业人士的额外建议:在西方音乐中(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关注点),节奏建立在节拍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音调的时值是控制音乐作品(或其中一个章节)韵律感的单位,这种韵律感通常是以演奏者数数的方式来表现(如1、2、3,1、2、3)。换句话说,每个节奏都包含一个特殊的韵律及其单位节拍。让学生了解(至少是接触到)节拍、韵律和节奏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对创作节奏模式是有帮助的。例2中的学生已经通过义务音乐教育或课外活动接触到了足够多的基础知识,并且有足够的曲目——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供他们用于所选韵律的节奏模式。对于经验较少的学生,“模仿”(Pace,1972,p.26;1974a,p.10;1974b,p.8;见例3)一类的练习可以为与例2类似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