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关于创造力的实证性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早在1870年,F.高尔顿就发表了对于一些著名创造性人物的传记和自传的研究,他指出正是独特的智力和品格让这些人脱颖而出。高尔顿的研究强调个体差异变量形成了高水平的创造力,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另一组调查人员和理论学家开始完善这一研究。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创造过程,力图确定创造力生产步骤的普遍顺序(e.g.,Wallas,1926)或进行创造必要的认知技巧(Newell,Shaw & Simon,1962)。这些研究对高尔顿的研究进行了补充。事实上,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力的内在决定因素上,而将外在因素——如对创造力有利的环境条件——排除在外。创造力并非凭空产生(Lubart,1999);但令人好奇的是,对创造力心理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偏偏选择分析创造过程。创造力的实证性研究通常都忽略了实施创造性行为的个人以外的因素。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小群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认识到了创造力文献的这一缺陷,于是他们将注意力转向情景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该方法强调,众多环境及人的变量都会影响创造力。更确切地说,创造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创造力表现的三要素构想(three-part conceptualization)基础之上。如果想要发挥创造力,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创造力技能(愿意冒险、试验等)和工作动机。理想环境下,这三种因素汇合形成阿马比尔(Amabile,1997)所说的“创造力十字路口”(creative intersection)。(www.daowen.com)
专业技能(domain skills)和某些创造力技能是可以教授(和学习)的(e.g.,Parnes,1987;Parnes & Noller,1972;Torrance & Presbury,1984),西方研究人员发现动机倾向更加短暂。换言之,一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如对头脑风暴及对相关技巧的熟悉程度或延迟判断的能力)或专业技能(如化学、物理、工程学知识或使用画笔的灵巧度)可能是非常稳定的,而动机状态(motivational state)则可能是多变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环境。这是关于环境如何帮助塑造美国研究人员和理论学家所关注的动机倾向的问题。这项工作依据的模型告诉我们,在西方社会,对一项工作的动机倾向和在该项工作中的创造力表现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且动机倾向在很大程度上由环境决定。过去25年开展的大量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