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族劳动歌集:描绘农民田间劳作场景及春季采茶过程

汉族劳动歌集:描绘农民田间劳作场景及春季采茶过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田歌汉族劳动歌。此歌描述了农民在田间薅草的劳动场景。(海涛)早栽总比迟栽强汉族劳动歌。此歌唱述了一些农业劳动的知识。(海涛)大田薅秧秧苗青汉族劳动歌。此歌唱述了春季采三遍茶过程中采茶人的劳动场景以及茶叶生长的状况。(龚正嘉)积麻打猪草汉族劳动歌。(海涛)上山拾柴汉族劳动歌。描绘了农家青年男子劳动的场景,并反映了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

汉族劳动歌集:描绘农民田间劳作场景及春季采茶过程

种田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按从正月到十月的顺序,唱述了每个月最重要的农活和植物的生长情况。歌中唱道:“正月犁、二月耙,三月四月种棉花,五月六月花花草,七月八月花发芽,九月十月谷子黄,人背马驮收进家。”李文嘉唱述,徐文尧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1页,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杨利先)

大田薅草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农民在田间薅草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大田薅草稗子多,拔了一棵又一棵。左手拔起洋姜泡,右手拔出麻子窝。”陶桂英唱述,普丽芳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栽田要栽坝子田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安宁市。此歌唱述了开垦土地种田的一些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歌中唱道:“栽田要栽坝子田,九十九丘做一连。房子盖在水口上,欢欢乐乐过几年。栽秧莫栽楼梯田,葫芦打水苦三年。栽秧不抵栽花卖,白米不值花价钱。”张从亮、尹如仙唱述,袁玉芳记录。收入《云南省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安宁歌谣谚语》,32开,1页,8行,安宁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3年编印。 (海涛)

早栽总比迟栽强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一些农业劳动的知识。歌中唱道:“五月正是大农忙,早栽总比迟栽强;早栽秧苗肥而壮,迟栽秧苗瘦又黄。”徐琼仙、徐开文、王翠英等唱述,李洪彪、孙少仙、王志武等记录。收入《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官渡区歌谣、谚语卷》,32开,1页,4行,昆明市官渡区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4年编印。 (海涛)

大田薅秧秧苗青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安宁市。此歌唱述了薅草和施肥等农业生产活动的相关经验和知识。歌中唱道:“大田薅秧秧苗青,田中秧苗绿茵茵。谷子要压哪样肥?怎样才能把产增。大田薅秧秧苗青,田中秧苗绿茵茵。谷子要压猪厩肥,每亩要产两千斤。”张从亮、尹如仙唱述,袁玉芳记录。收入《云南省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安宁歌谣谚语》,32开,1页,8行,安宁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3年编印。 (海涛)

采茶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汉族聚居区。此歌唱述了春季采三遍茶过程中采茶人的劳动场景以及茶叶生长的状况。歌中唱道:“头遍采茶茶发芽,手提篮子头戴花;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早回家。二遍采茶茶叶青,茶树底下绣手巾;两边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采茶人。三遍采茶忙又忙,丢了茶篮去栽秧;栽得秧来茶又老,采得茶来秧又黄。”收入《寻甸民族民歌选》,32开,1页,12行,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海涛)

倒采茶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汉族采茶调有“大采茶”、“小采茶”、“正采茶”、“倒采茶”等类型。其中“倒采茶”采用十二月调的唱法,但是顺序与一般十二月调相反,即从腊月开始,倒过来一直唱到一月,反映了采茶人一年间的酸甜苦辣。这首歌中唱道:“腊月采茶又一年,背包打上讨茶钱。讨得茶钱交租米,免得二年加利钱。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箩九担空。十担茶箩空九担,采茶之人难过冬。”岑富昌唱述,邓思宽、仲林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罗平县卷》,32开,2页,48行,罗平县文化局、文联、民委1990年编印。(龚正嘉)

盖新房 (一)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曲靖市。此歌反映了当地汉族瓦房房顶铺瓦的特点。歌中唱道:“冬月风吹好穿花,新盖房子上响瓦,两边上的是筒瓦,中间上的水仙花。”施路生唱述,邓清记录。收入《曲靖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龚正嘉)

盖新房 (二)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罗平县。此歌唱述了旧社会富人家建房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歌中唱道:“老爷房子盖得高,盖得龙头对龙腰。穷人累得筋骨断,老爷房中把扇摇。”龚家顺唱述,张朝京、成其昌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罗平县卷》,32开,1页,4行,罗平县文化局、文联、民委1990年编印。(龚正嘉)

护山护水大事情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护山护水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歌中唱道:“坝要水来山要林,护山护水大事情;只要留得青山在,鱼跃清溪鸟归林。”佚名唱述,曹善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杨利先)

采笋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曲靖市。此歌描绘了春季女子上山采竹笋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三月风吹好穿花,满山金竹发嫩芽,十二蛮婆来采笋,满头落的竹节花。”施路生唱述,邓清记录。收入《曲靖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1页,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龚正嘉)

积麻打猪草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安宁市。歌中唱道:“我是闺女勤积麻,积麻似饼逗郎爱;我是闺女打猪草,边打猪草边打郎。”描绘了农家姑娘劳动生活的场景及其对爱情的渴望。王明华、王玉美唱述,龙树岗记录。收入《云南省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安宁歌谣谚语》,32开,1页,4行,安宁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3年编印。 (海涛)(www.daowen.com)

上山拾柴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安宁市。歌中唱道:“我是男儿爬上山,高高大山好拾柴。拾到干柴两大捆,假装拾柴真找妹。”描绘了农家青年男子劳动的场景,并反映了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王明华、王玉美唱述,龙树岗记录。收入《云南省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安宁歌谣谚语》,32开,1页,4行,安宁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3年编印。 (海涛)

放马山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大部分汉族聚居区。这是一首著名的云南民歌,流传广泛,词句朴实,曲调优美,具有极浓的云南特色。歌中唱道:“正月放马正月正,赶起马来登路程、登路程;大马赶在山头上,小马赶来随后跟、随后跟。二月放马百草发,小马吃草顺山爬、顺山爬;马无青草不会胖,草无露水不会发、不会发。”管杨氏唱述,管世恭记录。收入《昆明歌谣》,32开,1页,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杨利先)

木匠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描述了木匠劳动的一些场景和昆明的一些名建筑,向人们宣讲了做人的一些道理。歌中唱道:“木匠爱的山中树,为国求贤选梁柱。弹起墨线选贤才,公平正直栋梁木。木匠生来心最直,墨线就是一支笔。点的状元栋梁材,顶天立地有出息。木匠生来心最平,一架刨子作证明。劝你莫存歪心眼,平平安安出大门。鲁班叫我玩木头,我抹土基修高楼。金梁金柱盖金殿,我比师傅胜一筹。说修楼来就修楼,挨着太阳近日楼,望尽四海大观楼天下第一状元楼。昆明木匠修牌坊,日月斗光金马坊,读书文庙棂星坊,为人要上忠孝坊。”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裁缝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唱述了裁缝这一行业的重要性,反映了裁缝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自信以及工作时认真的态度。歌中唱道:“轩辕黄帝制衣襟,传下线来传下针,莫把裁缝来小看,真是黄帝好子孙。古代祖先穿树叶,冬天冷来夏天热,自从裁缝来出世,百代衣冠呈彩色。裁缝生来会剪裁,四季衣冠我安排,若是不听裁缝话,叫你光身出门来。人生虽然有高低,都是顶天有身躯,裁缝自会打扮你,对你量体又裁衣。一年四季有寒暖,裁缝为你制衣冠,有穿有戴莫嫌弃,粗布棉衣过百年。”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石匠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以夸张的语言,表现了昆明石匠精湛的技艺和自信、自豪的态度。歌中唱道:“我是女娲一脉传,当年炼石来补天,如今石匠能补地,石桥石路保平安。造的玉砌和雕栏,修桥铺路又开山,石匠生来顶能干,采山补地又补天。石匠生来爱石头,造的石坊石雕楼,石头落在石匠手,如花似玉最温柔。昆明石匠有能人,五湖四海早闻名,石头山上开条路,站在云里雕龙门。人说石林是天生,本是石匠来炼成,当年补天用不尽,剩下一堆长成林。石匠生长在昆明,滇池岸上雕龙门,为何雕在高山上,云中有龙把路行。”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泥巴匠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表现了昆明泥匠精湛的技艺,自信而质朴的性格,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歌中唱道:“我是昆明泥巴匠,土基造墙高万丈,千年土墙不会倒,我把泥巴炼成钢。你莫笑我玩泥巴,我的泥巴能绣花,筇竹五百阿罗汉,是我家中小娃娃。泥巴匠来有奇能,修房管地能住人,不仅管天又管地,泥巴塑造天上神。泥巴匠来爱泥巴,大地就是我亲妈,自从大地生下我,给我泥巴来成家。试看千家和万户,哪家哪户能离土,常言有土能生财,人生有土就有福。花草树木长在土,黄金白玉出自土,难舍难分家乡土,锦绣山河是国土。”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篾匠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表现了篾匠高超的技艺及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豪与自信。歌中唱道:“篾匠生来最爱竹,篱笆围成一座屋,家中有竹称清秀,家中无竹令人俗。画龙画虎难画骨,不如提笔来画竹,竹子高节又虚心,人品高雅又脱俗。破根竹子划篾条,箩箩筐筐由你挑,挑土挑肥又挑粮,箩箩筐筐是件宝。筛子簸箕圆又巧,篾匠编来篾匠造,筛尽世间无用物,簸尽世间糠稗草。篾匠生来肩膀宽,破根竹子做扁担,这根扁担金闪闪,天下忧乐一肩担。篾匠生来路子宽,扯根竹子做篙竿,万里长江能撑船,全凭篙竿过险境。”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理发匠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此歌表现了理发匠高超的技艺及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豪与自信。歌中唱道:“理发匠开理发铺,一把金刀手中握,金刀令公谁不知,挥刀谁敢来挡路。理发匠来有威名,一把金刀天下闻,天下头颅归我管,不问死来只问生。一把金刀亮晶晶,高山不平我能平,你若碰上不平事,保你舒服又爽心。莫怪爹来莫怪妈,你的容颜本不差,只要找我理发匠,保你白净貌如花。官家老爷坐大堂,千万莫怨你的娘,叫你丑相能变好,理发师傅来帮忙。官家老爷丑八怪,莫怨你娘良心坏,只要找个理发匠,把你容貌改过来。”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铁匠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歌中唱道:“小哥昆明当铁匠,一盘炉子火正旺,你若唱歌舌头软,我来帮你加块钢。铁匠今日把歌赛,软的不来硬的来,不怕歌是铁核桃锤子下来就敲开。老君传我八卦炉,鲁班送我檀香木,八卦炉中炼歌喉,檀木风箱擂大鼓。铁匠生来就属龙,不怕雨来不怕风,风从我的风箱出,雨如炉火如花红。铁匠一盘八卦炉,炼就镰刀炼就锄,开天辟地少不了,镰刀锄头走五湖。铁匠唱歌多又多,铁山就是一个窝,捧起铁山炉中炼,一炉红火万支歌。”反映了铁匠对自己所从事的劳动自豪、自信的态度。余彩、吕昆华唱述,李炜、顾发银记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2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 (海涛)

打铁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玉溪市。此歌用十二月调的形式,以一个铁匠的口吻,唱述了一年间各个月的农事及民俗活动。歌中唱道:“朝打铁,暮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打铁打到正月正,村村迎神耍龙灯。打铁打到二月二,家家户户摘蚕豆。打铁打到三月三,朝拔麦子暮打粮……”佚名唱述,佚名搜集,收入《玉溪市民间文学集成》,32开,2页,26行,玉溪市文化局、民委、文联、群艺馆1989年编印。 (刘怡)

十二织歌 汉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安宁市。此歌唱述了汉族传统的织绣工艺中常见的吉祥图案。歌中唱道:“一织天上天红夜,二织地下百草生;三织三龙来结弟,四织童子配观音;五织五男和二女,六织六男来同春;七织天上七姊妹,八织神仙吕洞宾;九织九龙大海,十织皇帝坐北京;十一十二织得好,左边织珍珠,右边织玛瑙。珍珠玛瑙都织好,姊姊妹妹来赛宝。”张从亮、尹如仙唱述,袁玉芳记录。收入《云南省昆明市民间文学集成·安宁歌谣谚语》,32开,1页,15行,安宁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3年编印。(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